引言 《国语·越语下》中有一句话:“无助天为虐,助天为虐者不祥”,意思是说,帮助恶人做坏事的人,最终会和恶人一样遭到不幸。这句话后来被浓缩成了我们熟知的成语“助纣为虐”。原句中并未直接提到纣王,但人们却习惯性地将其与纣王联系在一起,可见纣王生前的恶行之深。 能做到“助天为虐者不祥”,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坏,而是那种举手投足都能造成巨大祸害的坏,比肩秦始皇“天之怒,伏尸百万”的残暴。如此恶劣的行径,最终导致国家灭亡也不足为奇。根据多数史料记载,纣王的灭亡很大程度上与苏妲己有关。她虽不算妖娆,但极得纣王宠爱,据传她有一套独特方法俘获纣王欢心,至今无人能模仿。那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亡国雄主 虽然史书中常将纣王描述为暴虐无道,但从其生平来看,他并非天生就是暴君,而是功过参半。约公元前1105年,帝辛在朝歌出生,不久后继承商朝大统,成为商朝最后一位君王,史称纣王,地域上可归为沫邑(今河南淇县)人。
人们或许只记得他的残暴,但纣王也有其功绩。在位期间,他曾率军东征西讨,向东征伐东夷,向西抵御戎狄,向南防御蛮族入侵,将商朝的势力范围扩展至江淮一带,巩固了中原王朝的统治。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雄主,最终仍难逃亡国命运,可谓令人唏嘘不已。纣王灭国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处理集团内部矛盾能力不足,导致权贵起而攻之;二是沉迷酒色,逐渐丧失对政局的掌控,动摇了统治根基。 在位中后期,帝辛任命姬昌(周文王)、九侯、鄂侯为三公。其中,九侯的一个女儿天生丽质,献给纣王后因不喜淫荡,被他虐杀,而九侯也被施以醢刑(剁成肉酱),令诸侯震惊。鄂侯为人正直、能力出众,但在朝议中遭遇脯刑(制成肉干)。姬昌得僚臣相助,将女儿献上才得以保全。 在被放回的几年间,姬昌凭借帝辛信任发展西部力量,最终成为雄踞一方的西伯,为周朝的建立奠定基础。从帝辛残忍对待三公开始,商朝的灭亡便已埋下伏笔。 商亡和苏妲己的关联 传说中,帝辛之所以荒淫无度、手段残忍,导致众叛亲离,很大程度上与苏妲己有关。苏妲己在后世被神话为狐妖,为商朝灭亡而来。然而,这些说法大多源于明代《封神榜》,与真实历史存在差距。小说中的姜子牙是商末周初人物,而哪吒父子则属于隋末唐初,相隔千年,根本无交集。 若苏妲己真实存在,她并非狐妖,而是一个祸国乱政的人。帝辛亡国的原因,还涉及费仲的谗言和阿谀奉承,他贪图财利,搅乱政局,使帝辛孤立无援。同时,帝辛重用恶臣,两人得势后常进谗言,挑拨诸侯与商族关系,加速帝辛的孤立。与之形成对比的西伯,则暗中修养德行,积聚势力和人心,为后来的称霸铺路。商容和王子比干曾劝谏帝辛,但被无情排斥,使帝辛失去最后支持者。 帝辛荒唐的行为,离不开酒色与宠爱。传说他特别宠爱苏妲己,为她做出许多不可理解的举动,包括发明烙印等。仗着被宠爱,苏妲己的手伸得很长,甚至干预朝政;帝辛不仅沉溺其中,还特命乐师创作新乐,加重赋税,储满鹿台钱库,粮仓四季不空。在与苏妲己游乐期间,他还创造“酒林肉池”,用酒为水,男女赤身嬉戏饮酒,乐不思返。 苏妲己的智慧与习惯 据《春秋》《史记》记载,苏妲己相貌普通,但身材匀称,符合当时审美。她是苏氏部落首领的女儿,被帝辛征服部落时俘获。帝辛最终可能因为她而亡国。如果用现代道德衡量,苏妲己可能为了复仇而导致商王朝灭亡,但以当时的观念,她与帝辛的结合也可能是双方情愿。 据传,苏妲己喜欢在睡前吃一点甜品才能入睡。那时的甜品多取自天然物质,如蜂蜜、甘蔗,具有滋养作用,可延缓衰老。现代养生者仍认为蜂蜜有益健康,但如今多为加工产品,少有人选择天然制品。苏妲己还善于讨好帝辛,传说她发明了筷子。可以看出,商朝灭亡绝非单因一人,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结语 帝辛被黑化,多是后人加工的结果。当时的局势下,西部周族已强大,不容双主并存。帝辛暴虐无道,为周族提供了灭商的借口。正如商族祖先取代夏族一样,历史中强者往往抓住机会成为统治者。 神话传说为了增强故事性,对帝辛的描写被夸大,这并非为纣王翻案,而是根据史料加以描写而已。总体来看,一个国家的灭亡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旧商朝虽已具备国家模式,但统治阶层脆弱,稍有不慎便可能亡国,正如西周末年的烽火戏诸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