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年,罗马教皇十一世派遣使节多罗前往中国传教,并带来了150块巧克力作为礼物,进献给了康熙皇帝。 与他的孙子乾隆不同,乾隆是一个对西方的“洋玩意”比较排斥的君主,这也导致了他后来的闭关锁国政策。然而,康熙的态度完全不同。他是一个非常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皇帝,因此对于多罗进贡的巧克力,他欣然接受并表示欢迎。 可以说,多罗在进献巧克力时确实很用心。他不仅送上了巧克力,还附上了一份详细的食用“说明书”,里面介绍了巧克力的制作方法、味道、产地以及食用方式等内容,显示了他的诚意。
不过,多罗没料到的是,康熙并不完全满意这份说明书。当他迫不及待地打开说明书时,不禁皱起了眉头,并说道:“不够完善,需再询问详细情况。”原来,康熙更关心巧克力的药用价值,而这方面多罗在说明书中并未详细阐述,反而只提到了模糊的描述,因此康熙要求他重新写一份。 多罗看到康熙不满意,急得不行,甚至绞尽脑汁,连夜重新写了一份长达1000多字的详细说明书,再次递交给康熙。这次,说明书里特别写明了巧克力对“老年人、胃虚者、腹中寒气重者、腹泻者、胃结食者”有很好的效果,能帮助消化,具有很大益处。看到这份详细的解释,康熙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 康熙惊讶地发现,原来这块黑乎乎的巧克力竟然有这么多好处!于是,他立即命令太监调制一碗巧克力。 太监小心翼翼地将两块巧克力放入瓷杯中,再倒入热水,并加入了两块糖。瞬间,浓郁的巧克力香味弥漫开来。泡好的巧克力端到康熙面前时,香气扑鼻,康熙满意地闻了闻,觉得很不错。于是,他迫不及待地端起杯子,尝了一口,身边的人紧张地等待他的评价。 没想到,康熙喝了一口之后,眉头又一次皱了起来,随即说道:“这西洋茶怎么比得上我们的龙井茶好喝呢?”原来,太监放糖放得不够,虽然巧克力的香味扑鼻,但味道中还是带着一股苦味,这才让康熙产生了这样的评价。多罗听到康熙的评价后,不禁大笑了起来。虽然康熙的评论听起来有些“没见过世面”,但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面对完全陌生的事物时,谁能保证自己不会说出一些“无知”的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