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元谋功臣名单,是李渊在武德元年五月称帝后不久就公布的,一共有十七人。在这份名单中,秦王李世民位列第一,而笔者今天要说的裴寂,则是位列第二。当然,裴寂也是饱受争议的,这主要是因为他才能平庸,却能备受李渊恩宠,乃至于成为唐朝开国宰相。
一
具体来说,裴寂幼年丧父,由兄长抚养成人。他生得眉目清秀,姿容俊伟。隋朝年间,裴寂历任左亲卫、齐州司户参军、侍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等官职。大业十二年(616年),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留守。裴寂因与李渊有旧交,深受礼遇,经常在一起昼夜饮宴。
裴寂得知李世民打算举兵反隋,就私下挑选晋阳宫宫人服侍李渊。他又陪同李渊饮宴,并在酒酣之际劝说李渊起兵造反。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裴寂支持晋阳起兵,亡隋建唐,有其一份功劳。但是,裴寂之后的表现,显然是令人失望的。
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裴寂进献宫女五百人,并将晋阳宫中的九万斛粮草、五万段杂彩、四十万领甲胄充作军用。不久之后,李渊开大将军府,任命裴寂为长史,赐爵闻喜县公。等到李渊攻下长安后,立代王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任命裴寂为大丞相府长史,进封魏国公。
武德元年(618年),杨侑欲禅位于李渊,李渊推辞不受。当然,李渊只是表面上推辞。所以,裴寂再次劝说李渊登基称帝。同年五月,李渊受禅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裴寂因功被拜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宰相。由此,裴寂成为了唐朝开国宰相,也即地位超过了其他开国功臣。
二
不过,裴寂的能力,显然配不上他的地位。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部将黄子英、宋金刚入侵太原。于是,裴寂主动请缨,率军前去征讨。在这场战役中,裴寂被宋金刚击败,唐朝将士死伤惨重。裴寂疾驰一昼夜,方才逃回晋州(今山西临汾),而晋州以东的城镇则全部丢失。宋金刚又进逼绛州(今山西新绛),裴寂只得上表请罪。
同年十月,宋金刚攻陷浍州(今山西翼城),军威大振。到了这个时候,李渊也不能宽恕他了,于是将裴寂召回朝中,紧接着将他下狱,但不久便将他释放,对他更加优宠。此后,李渊每逢出巡,都要命裴寂留守长安。换而言之,李渊不放心让裴寂继续领兵作战了。
武德四年(621年),麟州刺史韦云起告发裴寂谋反。李渊命有司调查,但却查无实据。于是,李渊为了安抚裴寂,特聘娶其女儿为赵王李元景之妃。武德六年(623年),李渊擢升裴寂为尚书左仆射,并在含章殿赐宴。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对于李世民来说,依然厚待了裴寂。贞观元年(627年),裴寂的食邑被加至一千五百户。贞观二年(628年),李世民到南郊祭祀,命裴寂与长孙无忌同乘御辇,这说明裴寂的地位完全不输长孙无忌。
三
贞观三年(629年),僧人法雅因妖言获罪,裴寂也受到牵连。李世民免去裴寂的官职,削去他一半的食邑,让他返回故里。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坐稳皇帝的宝座后,李世民也不愿意继续拉拢李渊留下的老臣了。比如裴寂请求留居长安,李世民就直接斥责了他,裴寂只得返回蒲州。
之后,裴寂又犯了罪,李世民大怒,对侍臣道:“裴寂犯了四条死罪:第一,官居三公,却结交妖人;第二,事发之后,愤称国家之兴是其所谋;第三,妖人称其有天分,却匿而不奏;第四,杀人灭口。”最终将其流放静州(治今四川旺苍)。
最后,唐太宗也发现自己下手太重了,考虑到裴寂佐命之功,便召其回朝。但这时裴寂却已病逝,终年六十岁,后来,裴寂被唐朝追赠为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