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不给你这个机会,挽回这个局面,以后你这个中书侍郎还怎么当下去啊?这是唐太宗在单独召见岑文本讨论如何安置被裁官员时说的一段话,场景发生在唐朝初年。岑文本在处理百官罢工事件后,面临着一项艰难的任务,那就是如何安置那些被裁掉的官员。
在唐朝初期,几乎所有的高级官员都是豪门大族的子弟,岑文本也属于其中的一员,且在这些豪门子弟中有着较高的威望。由于唐太宗需要平息这场罢官事件,虽然派岑文本去处理,实际上他心里是非常不愿意的。这件事情处理好了,可能得罪了许多官员;如果处理不好,那不仅会得罪这些官员,还可能让皇帝不满,岑文本可以说是在两头受制,处境十分尴尬。 唐太宗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没有选择派其他人去处理此事,而是特意选择了岑文本。唐太宗做这个决定有深思熟虑的原因。首先,岑文本在豪门世族中有着较高的威望,能更好地与这些有权有势的人打交道;其次,唐太宗相信岑文本有能力妥善处理这一事件;最后,岑文本在面对重大问题时,能够做到从大局出发,保持忠诚,尤其是在与蜀王李恪、太子李承乾的明争暗斗中,这一点显而易见。虽然唐太宗和岑文本之间的一些微妙关系没有公开讲明,但这些因素都让岑文本成为了唐太宗的信任之选。 至于如何安置那些被裁的官员,唐太宗最终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个方法既能维护国家的稳定,也尽量避免过多的冲突。唐太宗决定让这些被裁的官员继续留在朝廷做临时工作,尤其是那些原本官职较高的官员,可以领取一些补贴。并且,当朝廷以后有职位空缺时,这些官员可以优先得到录用。毕竟,这些被裁的官员大多出身豪门大族,都是读书人,应该给他们一定的体面和尊严。而且,读书人不像农民,能够通过劳作来养活自己,因此要给予一定的保障。按照常理,这种处理方式本应由唐太宗亲自来做,既能让被裁的官员感恩戴德,又能够消弭一些矛盾。但是唐太宗显然是一个极具智慧的帝王,他深知岑文本如果做了这件得罪百官的事情,日后与同僚们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工作也会更加困难。所以,唐太宗将这个恩惠转交给了岑文本,让他去承担这个艰难的任务。这样一来,岑文本不仅能够和其他官员保持良好的关系,对唐太宗也会心存感激。唐太宗的这种领导艺术,不得不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