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1948年间的巴勒斯坦托管地历史
创始人
2025-11-08 01:05:31
0

1946年的巴勒斯坦托管地。/ 图片由Bolter21提供,Wikimedia Commons

犹太莱希(Lehi)和伊尔贡(Irgun)运动发起了暴力起义。

由马修·A·麦金托什(Matthew A. McIntosh)策划/审阅

公共历史学家

引言

巴勒斯坦托管地是一个存在于1920年至1948年间的地缘政治实体,位于巴勒斯坦地区,依据国际联盟的巴勒斯坦托管条款建立。

1916年,阿拉伯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动了反对奥斯曼帝国的起义,英国军队随后将奥斯曼势力逐出黎凡特地区[6]。英国在麦克马洪-侯赛因通信中同意在起义成功后尊重阿拉伯独立,但最终英国和法国根据《赛克斯-皮科协定》瓜分了原属奥斯曼的叙利亚地区——这一行为在阿拉伯人眼中被视为背叛。另一个问题是1917年的《贝尔福宣言》,英国在其中承诺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民族家园”。1920年,巴勒斯坦托管地成立,英国于1922年从国际联盟获得了巴勒斯坦托管权[7]。

在托管期间,该地区经历了连续的犹太移民潮,并出现了犹太和阿拉伯社区中的民族主义运动。两个群体的利益冲突导致了1936年至1939年的阿拉伯起义和1944年至1948年的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托管地的叛乱。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了将巴勒斯坦领土分为两个国家的分治计划,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结束时,巴勒斯坦托管地的领土被以色列国、约旦哈希姆王国(吞并了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埃及王国(在加沙地带建立了“全巴勒斯坦保护国”)瓜分。

巴勒斯坦托管地被指定为A类托管地,基于其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分类是为战后托管地中具有最高自治能力的地区保留的[8]。除巴勒斯坦托管地外,所有A类托管地到1946年都已获得独立[9]。

词源

托管地的名称是“巴勒斯坦”,符合当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奥斯曼的使用习惯[10][11][12][13],也与欧洲传统一致[b]。托管宪章规定,巴勒斯坦托管地有三种官方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

1926年,英国当局正式决定使用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的传统名称,即Filasṭīn( )和Pālēśtīnā(פּלשׂתינה)。犹太领导层提议,正式的希伯来名称应为ʾĒrēts Yiśrāʾel(ארץ ישׂראל,以色列地)。最终的妥协方案是,在希伯来语官方文件中提到托管地名称时,在Pālēśtīnā后附加希伯来名称的首字母Alef-Yod(א״י)[15][16]。阿拉伯领导层认为这一妥协违反了托管条款。一些阿拉伯政治家建议使用“南叙利亚”( )作为阿拉伯语名称。英国当局拒绝了这一提议;根据国际联盟常设托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的记录:

赛姆斯上校解释说,欧洲人称该国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称其为“Falestin”。该国的希伯来名称是“以色列地”,政府为满足犹太人的愿望,同意在所有官方文件中,希伯来字符中的“巴勒斯坦”一词后附加代表该名称的首字母。作为对此的回应,一些阿拉伯政治家建议将该国称为“南叙利亚”,以强调其与另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密切关系[17]。

形容词“托管”表明该实体的法律地位源于国际联盟的托管;它与“强制”或“必要”等更常见的用法无关[1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20年代

1920年代雅法的巴勒斯坦人。/ 图片由莱顿大学图书馆提供,Wikimedia Commons

英国人到来后,阿拉伯居民在所有主要城镇建立了穆斯林-基督教协会[19]。1919年,他们联合在耶路撒冷举行了第一次巴勒斯坦阿拉伯代表大会[20]。大会的主要目标是争取代议制政府并反对《贝尔福宣言》[21]。与此同时,犹太复国主义委员会于1918年3月成立,积极推动在巴勒斯坦的犹太复国主义目标。1920年4月19日,巴勒斯坦犹太社区的代表大会举行了选举[22]。

1920年3月,阿拉伯人袭击了犹太村庄特尔海(Tel Hai)。4月,耶路撒冷发生了另一起针对犹太人的袭击。

耶路撒冷正式移交英国统治,一位“本地牧师”在大卫塔台阶上宣读公告。/ 图片由国会图书馆提供,Wikimedia Commons

1920年7月,由高级专员领导的英国文官政府取代了军事政府[23]。第一位高级专员赫伯特·塞缪尔爵士(Sir Herbert Samuel)是一位犹太复国主义者,也是英国前内阁部长,他于1920年6月20日抵达巴勒斯坦,并从7月1日起正式任职。塞缪尔将其总部和官邸设在耶路撒冷东北边缘的奥古斯塔·维多利亚医院建筑群中,该建筑大约建于1910年,原为德国人建造[24]。1927年,该建筑因地震受损,直到1933年,它一直是英国高级专员的总部和官邸[24]。那一年,一座新的、专门建造的高级专员总部和官邸在耶路撒冷东南边缘建成[24]。这座建筑被犹太人口称为Armon HaNetziv,位于贾贝尔·穆卡伯(Jabel Mukaber)山脊上的“恶谋山”(Hill of Evil Counsel),直到1948年英国统治结束,它一直是英国高级专员的总部和官邸[24]。

赫伯特·塞缪尔爵士的到来。从左到右:T.E.劳伦斯、埃米尔·阿卜杜拉、空军元帅杰弗里·萨尔蒙德爵士、温德姆·迪兹爵士等人。/ 图片由国会图书馆提供,Wikimedia Commons

新成立的文官政府的首批行动之一是开始授予托管政府关键经济资产的经营权。1921年,政府授予犹太企业家平哈斯·鲁滕贝格(Pinhas Rutenberg)电力生产和分配的经营权。鲁滕贝格很快成立了一家电力公司,股东包括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投资者和慈善家。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将此视为英国有意偏袒犹太复国主义的证据。英国政府声称,电气化将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通过经济手段而非政治手段确保他们对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承诺[25]。

1921年5月,犹太左翼抗议者之间的骚乱以及随后阿拉伯人对犹太人的袭击导致雅法近100人在骚乱中丧生。

阿拉伯“抗议集会”在拉瓦达特·埃尔·马阿里夫(Rawdat el Maaref)大厅举行,1929年。从左到右:未知人物——阿明·侯赛尼(Amin al-Husayni)——穆萨·侯赛尼(Musa al-Husayni)——拉吉布·纳沙希比(Raghib al-Nashashibi)——未知人物。/ 图片由国会图书馆提供,Wikimedia Commons

高级专员塞缪尔试图按照托管要求建立自治机构,但阿拉伯领导层拒绝与任何包含犹太人参与的机构合作[26]。1921年3月,耶路撒冷大穆夫提

卡米尔·侯赛尼(Kamil al-Husayni)去世后,高级专员塞缪尔任命其同父异母的兄弟穆罕默德·阿明·侯赛尼(Mohammad Amin al-Husseini)担任该职位。阿明·侯赛尼是耶路撒冷侯赛尼家族的成员,是一位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和穆斯林领袖。作为大穆夫提,以及他在此期间担任的其他有影响力的职位,侯赛尼在暴力反对犹太复国主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1922年,侯赛尼当选为最高穆斯林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由塞缪尔于1921年12月成立[27][28]。该委员会控制着每年价值数万英镑的宗教基金(Waqf funds)和每年约5万英镑的孤儿基金,而犹太机构的年度预算为60万英镑[30]。此外,他还控制了巴勒斯坦的伊斯兰法院。这些法院有权任命教师和传教士等职位。

1922年的《巴勒斯坦枢密院令》[31]设立了一个立法委员会,由23名成员组成:12名选举产生,10名任命,以及高级专员[32]。在12名选举产生的成员中,8名是穆斯林阿拉伯人,2名是基督教阿拉伯人,2名是犹太人[33]。阿拉伯人抗议席位的分配,认为他们占人口的88%,却只拥有43%的席位是不公平的[33]。选举于1923年2月和3月举行,但由于阿拉伯人的抵制,结果被取消,并成立了一个由12名成员组成的咨询委员会[32]。

1923年,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第一届世界犹太妇女大会上,决定:“因此,所有犹太人都有责任合作参与巴勒斯坦的社会经济重建,并协助犹太人定居该国。”[34]

1923年10月,英国向国际联盟提交了1920年至1922年期间巴勒斯坦行政管理的报告,涵盖了托管前的时期[35]。

1929年8月,发生了骚乱,导致250人死亡。

1930年代:阿拉伯武装起义

概述

1930年,谢赫·伊兹·丁·卡萨姆(Sheikh Izz ad-Din al-Qassam)从叙利亚(当时是法国统治的叙利亚和黎巴嫩托管地的一部分)来到巴勒斯坦,组织并建立了“黑手党”(Black Hand),一个反犹太复国主义和反英国的激进组织。他招募并安排了农民的军事训练,到1935年,他已招募了200至800名成员。他们使用炸弹和枪支袭击犹太定居者,并破坏定居者的果园和英国修建的铁路线[36]。1935年11月,他的两名成员与追捕水果窃贼的巴勒斯坦警察巡逻队发生交火,一名警察被杀。事件发生后,英国殖民警察展开了搜捕,并在雅巴德(Ya'bad)附近的一个洞穴中包围了卡萨姆。在随后的战斗中,卡萨姆被杀[36]。

阿拉伯起义

阿拉伯人反对英国的起义。/ 图片由巴勒斯坦研究所提供,Wikimedia Commons

1935年11月20日卡萨姆的死亡在阿拉伯社区引发了广泛的愤怒。大批民众陪同卡萨姆的遗体前往海法的墓地。几个月后,1936年4月,阿拉伯民族大罢工爆发。罢工持续到1936年10月,由阿明·侯赛尼领导的阿拉伯高级委员会发起。在那年夏天,数千英亩的犹太农场和果园被毁。犹太平民遭到袭击和杀害,一些犹太社区,如贝桑(Beisan)和阿卡(Acre)的居民逃往更安全的地区[37]。暴力活动在约一年内有所缓和,期间英国派出了皮尔委员会(Peel Commission)进行调查[38]。

在阿拉伯起义的初期,由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中侯赛尼家族和纳沙希比家族之间的竞争,拉吉布·纳沙希比(Raghib Nashashibi)在几次由阿明·侯赛尼下令的暗杀未遂后被迫逃往埃及[39]。

在阿拉伯人拒绝皮尔委员会的建议后,起义于1937年秋季恢复。在接下来的18个月中,英国失去了纳布卢斯和希伯伦。英国军队在6000名武装犹太辅助警察的支持下[40],以压倒性的力量镇压了广泛的骚乱。英国军官查尔斯·奥德·温盖特(Charles Orde Wingate)(出于宗教原因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复兴[41])组织了由英国士兵和犹太志愿者(如伊加尔·阿隆)组成的“特别夜袭队”;这些队伍通过在阿拉伯村庄进行突袭,“在下加利利和耶斯列谷地对阿拉伯反叛者取得了显著成功”[42]。伊尔贡(Irgun)是一个犹太民兵组织,也使用暴力对阿拉伯平民进行“报复性行动”[44],袭击市场和公交车。

到1939年3月起义结束时,超过5000名阿拉伯人、400名犹太人和200名英国人被杀,至少15000名阿拉伯人受伤[45]。总共有10%的成年阿拉伯男性人口被杀、受伤、监禁或流放[46]。从1936年到1945年,英国在与犹太机构建立合作安全安排的同时,没收了阿拉伯人的13200件武器和犹太人的521件武器[47]。

阿拉伯人对犹太人口的袭击产生了三个持久影响:首先,它们导致犹太地下民兵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哈加纳(Haganah),这些组织在1948年证明是决定性的。其次,两个社区无法和解的事实变得清晰,分治的想法由此诞生。第三,英国对阿拉伯人的反对作出了回应,发布了1939年的《白皮书》,严格限制了犹太人购买土地和移民。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即使是这一减少的移民配额也未能达到。《白皮书》政策本身激化了部分犹太人口,他们在战后不再与英国合作。

起义还对巴勒斯坦阿拉伯领导层、社会凝聚力和军事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并促成了1948年战争的结果,因为“当巴勒斯坦人在1947-49年面临他们最致命的挑战时,他们仍然受到1936-39年英国镇压的影响,实际上没有统一的领导层。事实上,可以说他们几乎没有任何领导层。”[48]

分治提议

1939年耶路撒冷犹太人反对《白皮书》的示威。/ 图片由国会图书馆提供,Wikimedia Commons

1937年,皮尔委员会提议在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之间进行分治,犹太国家的阿拉伯人口将被转移,阿拉伯国家将与外约旦酋长国合并,该酋长国也是巴勒斯坦托管地的一部分。阿拉伯人断然拒绝了这一提议。两位主要的犹太领导人哈伊姆·魏茨曼(Chaim Weizmann)和大卫·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说服犹太复国主义大会有条件地批准皮尔建议,作为进一步谈判的基础。

在1937年10月给儿子的一封信中,本-古里安解释说,分治将是“拥有整个土地”的第一步。魏茨曼在其他场合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例如在1938年6月犹太机构执行委员会的会议上[57]。

在1939年2月和3月的伦敦会议之后,英国政府发布了一份《白皮书》,提议限制来自欧洲的犹太移民,限制犹太人购买土地,并计划在十年内建立一个独立国家以取代托管地。伊休夫(Yishuv,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区)认为这是对托管条款的背叛,尤其是在欧洲犹太人遭受迫害加剧的情况下。作为回应,犹太复国主义者组织了“Aliyah Bet”,一项非法移民进入巴勒斯坦的计划。莱希(Lehi),一个极端的犹太复国主义小团体,对巴勒斯坦的英国当局发动了武装袭击。然而,代表主流犹太复国主义领导层和大多数犹太人口的犹太机构仍然希望说服英国允许恢复犹太移民,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英国合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

盟军和轴心国的活动

1942年特拉维夫的澳大利亚士兵。/ 图片由Wikimedia Commons提供

1940年6月10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王国向大英帝国宣战,并与纳粹德国结盟。一个月内,意大利从空中袭击了巴勒斯坦,轰炸了特拉维夫和海法[59],造成多人伤亡。

1942年,伊休夫经历了一段极度担忧的时期,当时德国将军埃尔温·隆美尔(Erwin Rommel)的部队向东穿越北非,向苏伊士运河推进,引发了他们对征服巴勒斯坦的恐惧。这一时期被称为“200天的恐惧”。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在英国支持下成立的帕尔马赫(Palmach)[60]——一支高度训练有素的常备部队,隶属于哈加纳(Haganah,主要由预备役人员组成的准军事组织)。

与大多数阿拉伯世界一样,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方立场并不一致。一些领导人和公众人物认为轴心国的胜利是可能的结果,并且是确保巴勒斯坦从犹太复国主义者和英国人手中夺回的一种方式。尽管阿拉伯人在纳粹种族理论中并不受重视,但纳粹鼓励阿拉伯人的支持,以对抗英国的霸权[61]。1943年,在《贝尔福宣言》周年纪念日,党卫军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和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Joachim von Ribbentrop)向耶路撒冷大穆夫提穆罕默德·阿明·侯赛尼(Mohammad Amin al-Husseini)发送了支持电报,供他在柏林的支持者集会上通过广播宣读。另一方面,多达12000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许多知名人物的支持下,如纳布卢斯和加沙的市长以及“巴勒斯坦广播电台”[d]和著名的雅法报纸《Falastin》[e],自愿加入并为英国作战,许多人服役于包括巴勒斯坦犹太人在内的部队中。120名巴勒斯坦妇女也作为辅助领土服务队的一部分服役。然而,这段历史较少被研究,因为以色列资料来源更侧重于研究犹太士兵的作用。与此同时,巴勒斯坦资料来源“并不热衷于颂扬那些在英国镇压1936-1939年阿拉伯起义后不久与英国合作的人的名字,从而间接帮助犹太人建立了一个国家。”

动员

犹太旅总部,悬挂着英国国旗和犹太旗帜。/ 图片由Wikimedia Commons提供

1944年7月3日,英国政府同意在英国军队中成立一支犹太旅,由精心挑选的犹太人和非犹太人高级军官领导。1944年9月20日,战争办公室发布了一份官方公报,宣布成立英国军队的犹太旅团。犹太旅随后驻扎在意大利、南斯拉夫和奥地利边境附近的塔尔维西奥(Tarvisio),在那里它在Berihah(帮助犹太人逃离欧洲前往巴勒斯坦的努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许多成员在旅解散后继续这一角色。其项目之一是对塞尔维诺(Selvino)儿童的教育和照顾。后来,犹太旅的退伍军人在以色列国防军(IDF)的成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巴勒斯坦团中,两个排——一个犹太人排,由欧内斯特·本杰明(Ernest Benjamin)准将指挥,另一个阿拉伯排——被派往意大利前线加入盟军部队,并参加了那里的最后攻势。

除了来自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外,到1944年年中,英国还组建了一支多民族部队,包括来自德国占领国家的欧洲犹太难民志愿者、也门犹太人和阿比西尼亚犹太人[65]。

大屠杀和移民配额

1947年,哈加纳的一艘船只“犹太国号”在巴勒斯坦托管地的海法港停靠,船上载有来自欧洲的犹太移民,大多数是非法移民[66]。/ 图片由Wikimedia Commons提供

1939年,作为1939年《白皮书》的后果,英国减少了允许进入巴勒斯坦的移民数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大屠杀不久后开始,一旦超过每年15000人的配额,逃离纳粹迫害的犹太人被拘留在拘留营或被驱逐到毛里求斯等地[67]。

从1939年开始,一个名为Mossad LeAliyah Bet的组织领导了一项名为Aliya Bet的秘密移民行动。数以万计的欧洲犹太人乘坐小船和小船逃离纳粹,前往巴勒斯坦。英国皇家海军拦截了许多船只;其他船只因不适航而失事;哈加纳的一枚炸弹击沉了SS Patria号,造成267人死亡;另外两艘船被苏联潜艇击沉:1942年2月,摩托帆船Struma在黑海被苏联潜艇用鱼雷击沉,近800人丧生[68]。战争期间最后一批试图抵达巴勒斯坦的难民船是1944年8月的Bulbul、Mefküre和Morina。苏联潜艇用鱼雷和炮火击沉了摩托帆船Mefküre,并用机枪扫射水中的幸存者[69],造成300至400名难民死亡[7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法移民恢复,特别是哈加纳在1945-47年间主要运送非法犹太移民[66]。

战后,25万犹太难民滞留在欧洲的流离失所者(DP)营地中。尽管世界舆论的压力,特别是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Harry S. Truman)的多次请求,以及英美调查委员会的建议,即立即允许10万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英国仍然维持了移民禁令。

犹太复国主义起义的开始

1945年5月8日,耶路撒冷庆祝欧洲胜利日。/ 图片由国会图书馆提供,Wikimedia Commons

犹太莱希(Fighters for the Freedom of Israel)和伊尔贡(National Military Organisation)运动在1940年代发起了反对英国托管地的暴力起义。1944年11月6日,莱希成员埃利亚胡·哈基姆(Eliyahu Hakim)和埃利亚胡·贝特·祖里(Eliyahu Bet Zuri)在开罗暗杀了英国中东事务大臣莫因勋爵(Lord Moyne)。据一些人称,这次暗杀使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反对犹太复国主义事业。莫因勋爵被暗杀后,哈加纳绑架、审讯并将许多伊尔贡成员移交给英国(“狩猎季节”),犹太机构执行委员会决定对巴勒斯坦的“恐怖组织”采取一系列措施。伊尔贡命令其成员不要抵抗或进行暴力报复,以防止内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起义和分治计划

联合国分治计划。/ 图片由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Wikimedia Commons

三大犹太地下力量后来联合成立了犹太抵抗运动,并对英国政府进行了多次袭击和爆炸。1946年,伊尔贡炸毁了耶路撒冷的大卫王酒店,该酒店的南翼是英国政府的总部,造成92人死亡。爆炸发生后,英国政府开始将非法犹太移民拘留在塞浦路斯。1948年,莱希在耶路撒冷暗杀了联合国调解员福尔克·贝纳多特伯爵(Count Bernadotte)。未来的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沙米尔(Yitzhak Shamir)是阴谋者之一。

巴勒斯坦局势的负面宣传使托管地在英国本土变得极为不受欢迎,并导致美国国会推迟批准英国重建所需的关键贷款。英国工党在1945年选举前承诺允许大规模犹太移民进入巴勒斯坦,但上台后违背了这一承诺。反英的犹太激进主义增加,局势需要超过10万名英国士兵驻扎在该国。在阿卡监狱越狱和伊尔贡报复性绞死英国中士后,英国宣布希望终止托管地,并不迟于1948年8月初撤军[23]。

1946年的英美调查委员会是英国和美国联合尝试就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的政策达成一致。4月,委员会报告称其成员已达成一致决定。委员会批准了美国关于立即接受10万名欧洲犹太难民进入巴勒斯坦的建议。它还建议不建立阿拉伯或犹太国家。委员会表示,“为了彻底解决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对巴勒斯坦的排他性主张,我们认为必须明确声明一个原则,即犹太人不应在巴勒斯坦统治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也不应统治犹太人”。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Harry S. Truman)发表声明支持10万名难民,但拒绝承认委员会的其他调查结果,这激怒了英国政府。英国曾请求美国协助实施这些建议。美国战争部此前曾表示,要协助英国维持秩序以应对阿拉伯起义,美国需要30万军队的无限期承诺。立即接纳10万名新犹太移民几乎肯定会引发阿拉伯起义[71]。

这些事件是迫使英国宣布希望终止巴勒斯坦托管地并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国际联盟的继任者)的决定性因素。联合国于1947年5月15日成立了联合国巴勒斯坦特别委员会(UNSCOP),由11个国家的代表组成。UNSCOP举行了听证会并对巴勒斯坦局势进行了全面调查,并于8月31日发布了报告。七名成员(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危地马拉、荷兰、秘鲁、瑞典和乌拉圭)建议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和犹太国家,耶路撒冷置于国际管理之下。三名成员(印度、伊朗和南斯拉夫)支持建立一个包含犹太和阿拉伯成员国的单一联邦国家。澳大利亚弃权[72]。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通过了一项决议,建议采纳并实施《经济联盟分治计划》作为第181(II)号决议[73][74],同时对其提出的两国边界进行了一些调整。分治将在英国撤军之日生效。分治计划要求拟议的国家赋予其境内所有人完全的公民权利,无论种族、宗教或性别。联合国大会只有提出建议的权力;因此,UNGAR 181号决议没有法律约束力[75]。美国和苏联都支持该决议。海地、利比里亚和菲律宾在最后一刻在美国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压力下改变了投票[76][77][78]。当时作为投票成员的阿拉伯联盟五国投票反对该计划。

犹太机构(即将成立的犹太国家)接受了该计划,巴勒斯坦的几乎所有犹太人都为此欢呼。

巴勒斯坦阿拉伯领导层和大多数阿拉伯人口拒绝了分治计划。1947年11月和12月,阿拉伯联盟在开罗召开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决议,支持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冲突。

英国宣布接受分治计划,但拒绝执行,理由是阿拉伯人未接受该计划。英国还拒绝在过渡期间与联合国巴勒斯坦委员会共同管理巴勒斯坦。1947年9月,英国政府宣布巴勒斯坦托管地将于1948年5月14日午夜结束[81][82][83]。

一些犹太组织也反对该提议。伊尔贡领导人梅纳赫姆·贝京(Menachem Begin)宣布:“祖国的分裂是非法的。它永远不会被承认。机构和个人的分治协议签名无效。它不会约束犹太人民。耶路撒冷过去是,将来也永远是我们的首都。以色列地将归还给以色列人民。全部。永远。”[84]

托管地的终止

1948年英国军队离开海法。/ 图片由Wikimedia Commons提供

1946年,当英国宣布外约旦酋长国独立为外约旦哈希姆王国时,国际联盟的最后一次大会和联合国大会都通过了决议,欢迎这一消息[85]。犹太机构提出异议,声称外约旦是巴勒斯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联合国宪章》第80条,犹太人民对其领土拥有保障利益[86]。

在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的讨论中,有人建议将外约旦部分领土并入拟议的犹太国家。在1947年11月29日通过第181(II)号决议前几天,美国国务卿马歇尔(Marshall)指出,特设委员会多次提到犹太国家拥有内盖夫和“通往红海和亚喀巴港的出口”是可取的[87]。根据约翰·斯内辛格(John Snetsinger)的说法,哈伊姆·魏茨曼(Chaim Weizmann)于1947年11月19日访问了杜鲁门总统,并表示内盖夫和亚喀巴港必须在犹太国家内[88]。杜鲁门打电话给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告诉他们他支持魏茨曼的立场[89]。然而,外约旦备忘录将外约旦酋长国的领土排除在任何犹太定居点之外[90]。

联合国决议通过后,阿拉伯和犹太社区之间爆发了内战,英国权威开始崩溃。1947年12月16日,巴勒斯坦警察部队从特拉维夫地区撤出,该地区是超过一半犹太人口的家园,并将维持法律和秩序的责任移交给犹太警察[91]。随着内战的激烈进行,英国军队逐渐从巴勒斯坦撤出,尽管他们偶尔会干预支持其中一方。许多地区成为战区。英国在耶路撒冷和海法保持了强大的存在,即使耶路撒冷被阿拉伯军队围困并成为激烈战斗的场所,尽管英国偶尔会干预战斗,主要是为了确保他们的撤离路线,包括宣布戒严和强制执行停火。巴勒斯坦警察部队基本上无法运作,社会福利、供水和邮政服务等政府服务被撤销。1948年3月,所有在巴勒斯坦的英国法官被送回英国[92]。1948年4月,英国从海法大部分地区撤出,但保留了港口地区的一个飞地,用于英国军队的撤离,并保留了靠近海法的拉马特·大卫(Ramat David)空军基地,以掩护他们的撤退,留下了一支志愿警察部队维持秩序。该市很快被哈加纳在海法战役中占领。胜利后,耶路撒冷的英国军队宣布,他们无意监督任何地方行政,但也不会允许任何妨碍其军队安全有序撤离的行动;军事法庭将审判任何干扰者[93][94][95]。尽管到此时英国在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区的权威已经崩溃,该国大部分地区掌握在犹太人或阿拉伯人手中,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空中和海上封锁仍然存在。尽管阿拉伯志愿者能够穿越巴勒斯坦与周边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边界加入战斗,但英国不允许周边阿拉伯国家的正规军进入巴勒斯坦。

英国已通知联合国,他们打算不迟于1948年8月1日终止托管。然而,1948年初,英国宣布其坚定意图于5月15日结束其在巴勒斯坦的托管。作为回应,杜鲁门总统于3月25日发表声明,提议联合国托管而非分治,称“不幸的是,很明显,分治计划目前无法通过和平手段实施……除非采取紧急行动,否则到那时巴勒斯坦将没有能够维持法律和秩序的公共权威。暴力和流血将降临圣地。该国人民之间的大规模战斗将不可避免”[98]。英国议会通过了终止托管所需的立法,即《巴勒斯坦法案》,该法案于1948年4月29日获得皇家批准[99]。

在宣布建国当天,埃利亚胡·爱泼斯坦(Eliahu Epstein)写信给哈里·S·杜鲁门,称该国家已在“联合国大会1947年11月29日决议批准的边界内”宣布成立。/ 图片由杜鲁门图书馆提供,Wikimedia Commons

到1948年5月14日,留在巴勒斯坦的英国军队仅剩海法地区和耶路撒冷。同一天,耶路撒冷的英国驻军撤出,最后一位高级专员艾伦·坎宁安爵士(General Sir Alan Cunningham)离开该市前往海法,从那里乘船离开该国。犹太领导层由未来的总理大卫·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领导,于1948年5月14日下午(希伯来历5708年5月5日)宣布在以色列地建立一个犹太国家,称为以色列国,该国家将在托管终止的午夜生效。同样在14日,以色列临时政府请求美国政府承认,依据联合国分治计划中规定的边界[104]。美国立即回复,承认“临时政府为事实上的权威”[105]。

1948年5月14/15日午夜,巴勒斯坦托管地到期,以色列国成立。巴勒斯坦政府正式停止存在,仍在从海法撤出的英国军队的地位变为外国领土的占领者,巴勒斯坦警察部队正式解散,剩余人员与英国军队一起撤离,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封锁解除,所有曾是巴勒斯坦公民的人不再受英国保护,巴勒斯坦托管地护照不再提供英国保护。1948年巴勒斯坦的驱逐和逃亡发生在托管结束之前和之后[107][108]。

1948年1月1日,伊休夫旗帜在特拉维夫升起。/ 图片由以色列国家照片收藏提供,Wikimedia Commons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大约700名黎巴嫩人、1876名叙利亚人、4000名伊拉克人和2800名埃及人越过边界进入巴勒斯坦,开始了1948年阿以战争[109]。大约4500名外约旦军队,部分由38名几周前刚从英国军队辞职的英国军官指挥,包括总指挥官约翰·巴戈特·格拉布将军(General John Bagot Glubb),进入了包括耶路撒冷及其周边地区的独立区域(以回应哈加纳的“基尔雄行动”)[110],并进入了联合国分治计划中指定为阿拉伯国家的地区。这场战争将持续到1949年,以色列将扩大到涵盖前英国托管地约78%的领土,外约旦占领并随后吞并了西岸,埃及王国占领了加沙地带。随着托管的结束,留在以色列的英国军队集中在海法港口地区的一个飞地,通过该飞地进行撤军,并在拉马特·大卫空军基地(RAF Ramat David)保持存在,以掩护撤军。英国于5月26日将拉马特·大卫空军基地移交给以色列,6月30日,最后一批英国军队从海法撤离。英国国旗从海法港口行政大楼降下,以色列国旗升起,海法港口地区在仪式上正式移交给以色列当局[111]。

政治

概述

托管地的行政管理名义上由英国政府负责,但皮尔委员会指出,它不可靠、人员不足且过于集中,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种族对抗已经开始影响整个行政机构。代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犹太机构和阿拉伯高级委员会已经发展成为平行的政府,形成了一种“国中之国”的情况[112]。

巴勒斯坦阿拉伯社区

英国托管时期的护照。/ 图片由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圣雷莫会议的决议包含了一项保护非犹太社区现有权利的条款。会议接受了关于巴勒斯坦的托管条款,条件是备忘录中插入了一项法律承诺,即托管国不会涉及放弃巴勒斯坦非犹太社区迄今享有的权利[113]。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的托管草案以及所有战后和平条约都包含保护宗教团体和少数群体的条款。托管援引了国际常设法院在发生任何争议时的强制管辖权[114]。

1878年7月13日签署的《柏林条约》第62条(LXII)涉及奥斯曼帝国所有地区的宗教自由以及公民和政治权利[115]。这些保证经常被称为“宗教权利”或“少数群体权利”。然而,这些保证包括禁止在公民和政治事务中进行歧视。在任何地方,宗教信仰的差异都不能作为排除或剥夺任何人享有公民或政治权利、担任公职、获得荣誉或从事各种职业和行业的理由。

国际法院(ICJ)进行的法律分析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暂时承认巴勒斯坦社区为独立国家。托管只是标志着一个过渡时期,其目标和目的是引导托管领土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治国家[117]。希金斯法官解释说,巴勒斯坦人民有权拥有自己的领土,行使自决权,并拥有自己的国家[118]。法院表示,《柏林条约》(1878年)中关于行动自由和进入圣地的具体保证在巴勒斯坦托管条款和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计划的一章中得到了保留[119]。

根据历史学家拉希德·哈利迪(Rashid Khalidi)的说法,托管忽视了阿拉伯人的政治权利[120]。阿拉伯领导层多次向英国施压,要求授予他们在剩余的23%巴勒斯坦托管地中的民族和政治权利,如代议制政府,而不是犹太人的民族和政治权利。阿拉伯人提醒英国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原则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承诺。然而,英国将接受托管条款作为阿拉伯人宪法地位任何变化的先决条件。1922年的《巴勒斯坦枢密院令》提出了一个立法委员会,该法令实施了托管条款。它规定:“不得通过任何与托管条款相抵触或不一致的法令。”对阿拉伯人来说,这一法令是不可接受的,类似于“自我谋杀”[121]。结果,阿拉伯人抵制了1923年举行的委员会选举,选举随后被取消[122]。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英国拒绝了多数统治原则或任何其他将给予阿拉伯人政府控制权的措施[123]。

托管条款要求在巴勒斯坦和外约旦建立自治机构。1947年,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Ernest Bevin)承认,在过去的25年里,英国尽最大努力促进犹太社区的合法愿望,而不损害阿拉伯人的利益,但未能“按照托管条款确保自治机构的发展”[124]。

1930年耶路撒冷阿拉伯妇女反对英国托管的抗议活动。标语上写着“在托管结束之前,不对话,不谈判。”/ 图片由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在英国托管下,“耶路撒冷穆夫提”办公室的传统权威和地理范围被重新塑造为“巴勒斯坦大穆夫提”。此外,还成立了一个最高穆斯林委员会(SMC),并赋予其各种职责,如管理宗教捐赠和任命宗教法官和地方穆夫提。在奥斯曼时期,这些职责由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的帝国官僚机构履行[125]。在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打交道时,英国与精英阶层而不是中产阶级或下层阶级进行谈判[126]。他们选择哈吉·阿明·侯赛尼(Hajj Amin al-Husseini)成为大穆夫提,尽管他年轻且从耶路撒冷的伊斯兰领袖那里获得的选票最少[127]。穆夫提的竞争对手之一拉吉布·贝伊·纳沙希比(Raghib Bey al-Nashashibi)已于1920年被任命为耶路撒冷市长,取代了穆萨·卡齐姆(Musa Kazim),英国在1920年的纳比·穆萨(Nabi Musa)骚乱后将其免职[128],期间他呼吁人群为巴勒斯坦流血[129]。在整个托管时期,尤其是后半段,穆夫提和纳沙希比之间的竞争主导了巴勒斯坦政治。哈利迪将巴勒斯坦领导人未能动员大众支持归因于他们曾是统治精英的一部分,习惯于他们的命令被服从;因此,动员大众的想法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130]。

关于侯赛尼-纳沙希比的竞争,1920年代阿拉伯语报纸《Falastin》的一篇社论评论道:

派系主义的精神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你可以在记者、实习生和普通民众中看到它。如果你问任何人:他支持谁?他会自豪地回答,侯赛尼或纳沙希比,或者……他会开始以最令人反感的方式倾泻对对立阵营的愤怒。

1921年和1929年已经发生了对犹太人的骚乱、袭击和屠杀。1930年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对犹太移民的普遍不满增加。1920年代末和1930年代初,巴勒斯坦社会的几个派别,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巴勒斯坦精英的内部分裂和无效感到不耐烦,并参与了由青年穆斯林协会等团体组织的基层反英和反犹太复国主义活动。也有支持激进民族主义的独立党(Hizb al-Istiqlal),该党呼吁以印度国大党的方式抵制英国。一些人上山与英国人和犹太人作战。这些举措大多由托管政府支付薪酬的知名人士,特别是穆夫提和他的堂兄贾马尔·侯赛尼(Jamal al-Husseini)所遏制和击败。1936年的六个月大罢工标志着阿拉伯大起义的开始。

1936年6月18日,巴勒斯坦阿拉伯基督徒拥有的《Falastin》报纸刊登了一幅漫画,将犹太复国主义描绘成一条在英国军官保护下的鳄鱼,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说:“别害怕!!!我会和平地吞掉你们……。”[133] / 图片由Wikimedia Commons提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斯曼时期的巴勒斯坦阿拉伯新闻界遭到压制,托管时期只有奥斯曼时代的三家主要报纸中的两家重新开放,分别是《Al-Karmil》和《Falastin》。在此期间,新闻界变得更加多样化,并越来越多地反映了不同的政治派别和民族意识。根据1930年代中期的一项调查,巴勒斯坦托管地流通的阿拉伯语报纸超过250种,其他语言的报纸有65种[134]。耶路撒冷成立了20家报纸,雅法6家,海法12家,伯利恒、加沙和图勒凯尔姆也有其他报纸[134]。

奥斯曼的新闻法要求报纸获得许可并向政府当局提交翻译,英国采纳了这一法律,但直到1929年巴勒斯坦骚乱之前,他们很少干预。1929年的骚乱导致阿拉伯人和犹太复国主义者之间的暴力冲突,并促使阿拉伯报纸激进化。1934年,雅法成立了一家直言不讳的报纸《Al-Difa’》(《防御报》),该报与独立党(Hizb Al-Istiqlal)有关联[134]。《Falastin》和《Al-Difa’》成为托管时期最著名的两家日报,两者之间的竞争促使它们的质量得到提升[135]。

许多报纸的编辑和所有者是政治组织的成员,并利用他们的出版物动员公众[136]。英国当局对巴勒斯坦新闻界的态度最初是宽容的,因为他们认为新闻界对公共生活的影响有限,但很快越来越多地引入了限制措施。1933年颁布了新的《出版物法》,赋予英国当局撤销出版许可、暂停报纸和惩罚记者的权力。随后发布的法规进一步限制了新闻自由。1937年至1938年间,许多主要出版物被长期停刊,包括《Falastin》、《Al-Difa》和《Al-Liw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紧急法律颁布,英国关闭了几乎所有报纸,只有《Falastin》和《Al-Difa》因其温和的语气和发布经过审查的新闻而得以保留[137]。

犹太社区

1917年,英国军队征服奥斯曼叙利亚时,发现该地区是一个多元社区,巴勒斯坦作为奥斯曼叙利亚的南部地区,包含了穆斯林、基督徒、犹太人和德鲁兹人的混合人口。在这一时期,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区(Yishuv)由城市中的传统犹太社区(旧Yishuv)和新建立的农业犹太复国主义社区(新Yishuv)组成,后者自1870年代以来建立[138]。随着托管的建立,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区成立了犹太复国主义委员会,代表其利益。

1929年,巴勒斯坦犹太机构(Jewish Agency for Palestine)接管了犹太复国主义委员会的代表职能和犹太社区的管理工作。在托管期间,犹太机构是一个准政府组织,负责满足犹太社区的行政需求。其领导层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通过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139]。犹太机构负责促进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购买土地并规划犹太复国主义领导层的总体政策。它管理学校和医院,并组建了哈加纳(Haganah)。英国当局提议成立一个类似的阿拉伯机构,但这一提议被阿拉伯领导人拒绝。

为应对阿拉伯人对犹太社区的多次袭击,哈加纳(Haganah)——一个犹太准军事组织——于1920年6月15日成立,以保护犹太居民。紧张局势多次导致广泛的暴力骚乱,特别是在1921年(见雅法骚乱)、1929年(主要是阿拉伯人对犹太人的暴力袭击——见1929年希伯伦大屠杀)和1936-1939年。从1936年开始,伊尔贡(Etzel)和莱希(Lehi)等犹太组织对英国军事目标和阿拉伯目标发动了暴力行动。

1920年至1945年犹太移民到巴勒斯坦托管地的情况。/ 图片由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在托管期间,Yishuv(巴勒斯坦犹太社区)从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增长到近三分之一。根据官方记录,1920年至1945年间,共有367,845名犹太人和33,304名非犹太人合法移民[141]。据估计,另有50,000至60,000名犹太人和少量阿拉伯人(后者主要是季节性移民)在此期间非法移民[142]。移民是犹太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而非犹太人口的增长主要是自然增长[143]。在犹太移民中,1939年大多数来自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但1940年至1944年大多数来自罗马尼亚和波兰,同期还有3,530名来自也门的移民[144]。

最初,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几乎没有受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反对。然而,随着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反犹太主义的加剧,犹太人(主要来自欧洲)移民到巴勒斯坦的数量显著增加。加上该地区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反犹太情绪的加剧,犹太人口的增长引发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英国政府对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进行了限制。这些配额在托管后期尤其具有争议性,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因各自的原因不喜欢这一政策。

犹太移民将被赋予巴勒斯坦公民身份:

第7条:巴勒斯坦行政当局应负责颁布国籍法。该法律应包括旨在促进在巴勒斯坦永久定居的犹太人获得巴勒斯坦公民身份的条款

1919年,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秘书长(兼未来主席)纳胡姆·索科洛夫(Nahum Sokolow)出版了《犹太复国主义史(1600-1918)》。他还在巴黎和会上代表犹太复国主义组织。

纳胡姆·索科洛夫,《犹太复国主义史》[146]

英国行政当局的目标之一是落实《贝尔福宣言》,该宣言也列在托管序言中,内容如下:

鉴于主要协约国也已同意,托管国应负责落实1917年11月2日英国政府最初发表并由上述国家通过的宣言,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民的民族家园,同时明确理解不得采取任何可能损害巴勒斯坦现有非犹太社区的公民和宗教权利或其他国家犹太人享有的权利和政治地位的行动

联合国巴勒斯坦特别委员会表示,犹太民族家园源于1897年巴塞尔计划中犹太复国主义愿望的表述,引发了关于其含义、范围和法律性质的许多讨论,特别是因为它没有已知的法律内涵,国际法中也没有解释的先例。它在《贝尔福宣言》和托管中被使用,两者都承诺建立“犹太民族家园”,但未定义其含义。1922年6月3日,殖民部发布的《英国在巴勒斯坦的政策》声明对《贝尔福宣言》进行了限制性解释。声明称,英国政府不打算“使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口、语言或习俗消失或从属”,也不打算“将犹太国籍强加给巴勒斯坦全体居民”,并明确表示,在托管国看来,犹太民族家园将在巴勒斯坦建立,而不是将整个巴勒斯坦转变为犹太民族家园。委员会指出,这一限制民族家园范围的解释是在国际联盟理事会确认托管之前作出的,并得到了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执行委员会的正式接受[149]。

1930年3月,殖民大臣帕斯菲尔德勋爵(Lord Passfield)撰写了一份内阁文件[150],其中写道:

《贝尔福宣言》中并未暗示犹太人应享有比巴勒斯坦阿拉伯居民更特殊或更优越的地位,也未暗示巴勒斯坦人享有自治的权利(根据盟约第22条规定的托管国提供行政建议和协助)应被削减,以便于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并未隐瞒,现在或未来许多年内,他们反对给予巴勒斯坦人民任何形式的自治。一些人甚至声称,托管第2条的规定构成了对阿拉伯人要求任何形式自治的障碍。鉴于盟约第22条的规定以及多次向阿拉伯人作出的承诺,这一主张是不可接受的。

国际联盟常设托管委员会认为,托管包含双重义务。1932年,托管委员会就阿拉伯人口根据托管条款(特别是第2条)要求建立自治机构的问题向托管国代表提出质询。主席指出,“根据同一条款,托管国早已建立了犹太民族家园”。

1937年,由皮尔伯爵(Earl Peel)领导的英国皇家委员会皮尔委员会(Peel Commission)提议通过将巴勒斯坦分为两个国家来解决阿拉伯-犹太冲突。两位主要的犹太领导人哈伊姆·魏茨曼(Chaim Weizmann)和大卫·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说服犹太复国主义大会有条件地批准皮尔建议,作为进一步谈判的基础。美国驻耶路撒冷总领事告诉国务院,穆夫提拒绝了分治原则,并拒绝考虑。总领事表示,埃米尔·阿卜杜拉(Emir Abdullah)敦促接受,理由是必须面对现实,但希望对拟议的边界和中立飞地的阿拉伯行政机构进行修改。总领事还指出,纳沙希比(Nashashibi)回避了分治原则,但愿意为有利的修改进行谈判。

大卫·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发表的私人信件集中包含一封1937年写的信,信中解释了他支持分治的原因,因为他并不认为部分犹太国家是这一进程的终点。本-古里安写道:“我们想要的不是国家统一和完整,而是统一和完整的国家是犹太人的。”他解释说,一支一流的犹太军队将使犹太复国主义者能够在阿拉伯人同意或不同意的情况下定居在该国的其他地区[154]。本尼·莫里斯(Benny Morris)表示,哈伊姆·魏茨曼和大卫·本-古里安都将分治视为进一步扩张并最终接管整个巴勒斯坦的垫脚石[155]。前以色列外交部长兼历史学家施洛莫·本-阿米(Schlomo Ben Ami)写道,1937年,伊扎克·萨德(Yitzhak Sadeh)领导的“野战营”起草了“阿夫纳计划”(Avner Plan),该计划预见并为1948年的D计划奠定了基础。它设想远远超出当时分治提议中的边界,计划征服加利利、西岸和耶路撒冷[156]。

1942年,比尔特莫尔计划(Biltmore Program)被采纳为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纲领。它要求“将巴勒斯坦建立为犹太联邦”。

1946年,英美调查委员会指出,建立犹太国家的要求超出了《贝尔福宣言》或托管的义务,并且犹太机构主席早在1932年就明确否认了这一要求[157]。犹太机构随后拒绝接受莫里森-格雷迪计划(Morrison-Grady Plan)作为讨论的基础。该机构发言人埃利亚胡·爱泼斯坦(Eliahu Epstein)告诉美国国务院,如果格雷迪-莫里森提案在议程上,该机构无法参加伦敦会议。他表示,该机构不愿意处于可能不得不在格雷迪-莫里森提案和其自己的分治计划之间妥协的境地。他表示,该机构已接受分治作为其支持的巴勒斯坦解决方案[158]。

土地所有权

地区、公司和类型

1945年巴勒斯坦土地所有权按分区地图,最初发表于《村庄统计,1945》。/ 图片由联合国提供,Wikimedia Commons

过渡到英国统治后,巴勒斯坦的大部分农业用地(约占整个领土的三分之一)仍由奥斯曼时期的同一批地主拥有,主要是强大的阿拉伯家族和当地的穆斯林酋长。其他土地由外国基督教组织(最著名的是希腊东正教会)以及犹太私人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持有,少数土地由巴哈伊教徒、撒玛利亚人和切尔克斯人持有。

截至1931年,巴勒斯坦托管地的领土为26,625,600杜纳姆(26,625.6平方公里),其中8,252,900杜纳姆(8,252.9平方公里)或33%为可耕地[159]。官方统计数据显示,1945年犹太人私人和集体拥有1,393,531杜纳姆(1,393.53平方公里),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23%[160][161]。犹太人拥有的农业用地主要位于加利利和沿海平原。由于非法和未登记的土地转让,以及1936年3月31日之后巴勒斯坦行政当局土地特许权数据的缺乏,犹太人截至1948年5月15日拥有的土地总量估计复杂。根据阿夫纳里(Avneri)的说法,1947年犹太人拥有1,850,000杜纳姆(1,850平方公里)的土地,占总面积的6.94%[162]。斯坦(Stein)给出的估计是,截至1948年5月,犹太人拥有2,000,000杜纳姆(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占总面积的7.51%[163]。根据菲施巴赫(Fischbach)的说法,到1948年,犹太人和犹太公司拥有该国所有可耕地的20%[164]。

巴勒斯坦村庄和定居点索引,显示截至1944年12月31日犹太人拥有的土地。/ 图片由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根据克利福德·A·赖特(Clifford A. Wright)的说法,到1948年英国托管结束时,犹太农民耕种了425,450杜纳姆的土地,而巴勒斯坦农民耕种了5,484,700杜纳姆的土地[165]。1945年联合国的估计显示,阿拉伯人对可耕地的所有权平均占一个地区的68%,从贝尔谢巴(Beer-Sheba)地区的15%到拉马拉(Ramallah)地区的99%不等。这些数据只有在与邻国的数据进行比较时才能完全理解:例如,在伊拉克,直到1951年,只有0.3%的注册土地(或总面积的50%)被归类为“私有财产”[166]。

此表显示了1945年巴勒斯坦托管地各地区的土地所有权。

此表显示了截至1945年12月31日巴勒斯坦大型犹太公司拥有的土地(以平方公里计)。

犹太人、阿拉伯人和其他非犹太人私人和集体拥有的土地可分为城市、农村建筑用地、可耕地(耕种)和不可耕地。下图显示了犹太人、阿拉伯人和其他非犹太人在各类别中的所有权。

1943年4月1日巴勒斯坦土地所有权(以平方公里计)。

托管土地法列表

1920年《土地转让条例》

1926年《土地登记册修正条例》

1928年《土地定居条例》

1940年《土地转让条例》

1940年规定的土地分类。/ 图片由英国政府提供,Wikimedia Commons

1940年2月,巴勒斯坦英国政府颁布了《土地转让条例》,将巴勒斯坦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适用不同的土地销售限制。在“A区”,包括整个犹地亚山区、雅法分区和加沙地区的某些区域,以及贝尔谢巴分区的北部,未经高级专员许可,禁止向非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出售土地。在“B区”,包括耶斯列谷、东加利利、海法以南的一片沿海平原、加沙地区东北部以及贝尔谢巴分区的南部,禁止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向非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出售土地,但有类似例外。在“自由区”,包括海法湾、从齐赫隆·雅科夫(Zikhron Ya’akov)到伊布纳(Yibna)的沿海平原以及耶路撒冷附近,没有任何限制。条例的理由是,托管国必须“确保其他部分人口的权利和地位不受损害”,并断言“如果阿拉伯农民要维持其现有的生活水平,并且不很快产生大量无地阿拉伯人口,必须限制此类土地转让”[172]。

人口统计

英国人口普查和估计

1920年代阿萨尔特(As-Salt)的街道。/ 图片由莱顿大学图书馆提供,Wikimedia Commons

1920年,这个多民族地区的大约750,000人口中,大多数是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包括贝都因人(1922年人口普查时估计为103,331人[2],集中在贝尔谢巴地区及其南部和东部),以及犹太人(占总人口的约11%)和较小的德鲁兹人、叙利亚人、苏丹人、索马里人、切尔克斯人、埃及人、科普特人、希腊人和汉志阿拉伯人群体:

1922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人口为757,182人,其中78%为穆斯林,11%为犹太人,10%为基督徒。

1931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显示,总人口为1,035,154人,其中73.4%为穆斯林,16.9%为犹太人,8.6%为基督徒。

托管末期的人口分布。/ 图片由联合国提供,Wikimedia Commons

两次人口普查与出生、死亡和移民记录之间的差异,使第二次人口普查的作者推测在此期间约有9,000名犹太人和4,000名阿拉伯人非法移民[173]。

1938年耶路撒冷基督教青年会(YMCA)的巴勒斯坦阿拉伯男孩。/ 图片由国会图书馆提供,Wikimedia Commons

此后没有进行进一步的人口普查,但通过统计出生、死亡和移民来维持人口数据。到1936年底,总人口约为1,300,000人,犹太人估计为384,000人。阿拉伯人口也迅速增加,主要是由于奥斯曼帝国强加的军事征兵停止、抗疟疾运动和医疗服务总体改善的结果。从绝对数字来看,阿拉伯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犹太人口的增长,但从比例上看,犹太人从1922年人口普查时的总人口13%上升到1936年底的近30%[174]。

非法移民等一些组成部分只能大致估计。1939年的《白皮书》对犹太人移民进行了限制,其中指出犹太人口“已增加到约450,000人”,并“接近该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1945年,一项人口研究显示,人口已增长到1,764,520人,包括1,061,270名穆斯林,553,600名犹太人,135,550名基督徒和14,100名其他群体。

按地区划分

图片由Bolter21提供,Wikimedia Commons

下表显示了1945年托管地16个地区的宗教人口统计。

城市地区

下表显示了1922年托管初期巴勒斯坦各市镇的人口,根据1922年巴勒斯坦人口普查[176]。

政府和机构

1939年耶路撒冷市政厅。/ 图片由以色列国家照片收藏提供,Wikimedia Commons

根据1922年8月的《巴勒斯坦枢密院令》,托管地划分为称为地区的行政区域,由英国巴勒斯坦高级专员办公室管理[177]。

英国延续了奥斯曼帝国的米勒特(millet)制度,所有宗教性质和个人地位的事务都在穆斯林法院和其他被承认的宗教法院(称为教派社区)的管辖范围内。高级专员设立了东正教拉比院,并保留了修改后的米勒特制度,仅承认11个宗教社区:穆斯林、犹太人和9个基督教教派(其中没有基督教新教教会)。所有不属于这些被承认社区的人都被排除在米勒特安排之外。因此,例如,不同教派社区之间不可能通婚,也没有民事婚姻。社区之间的个人接触是名义上的。

除了宗教法院外,司法系统仿照英国模式,设有一个具有上诉管辖权的高级法院,并有权审查中央法院和中央刑事法院。五位连续的首席法官分别是:

托马斯·海克拉夫特爵士(Sir Thomas Haycraft,1921-1927年)[178]

迈克尔·麦克唐纳爵士(Sir Michael McDonnell,1927-1936年)[178]

哈里·特拉斯特德爵士(Sir Harry Trusted,1936-1941年;1938年受封爵士)(后任马来亚联邦首席法官,1941年)[179]

弗雷德里克·戈登-史密斯(Frederick Gordon-Smith,1941-1944年)[180]

威廉·菲茨杰拉德爵士(Sir William Fitzgerald,1944-1948年)[181]

当地报纸《巴勒斯坦邮报》(The Palestine Post)由格尔雄·阿格龙(Gershon Agron)于1932年创立。1950年,其名称改为《耶路撒冷邮报》(The Jerusalem Post)。1923年,平哈斯·鲁滕贝格(Pinhas Rutenberg)创立了巴勒斯坦电力公司(1961年成为以色列电力公司)。

经济

1927年巴勒斯坦托管地邮票。/ 图片由Wikimedia Commons提供

1922年至1947年间,犹太经济部门的年增长率为13.2%,主要是由于移民和外国资本,而阿拉伯经济部门的年增长率为6.5%。人均增长率分别为4.8%和3.6%。到1936年,犹太人的收入是阿拉伯人的2.6倍[182]。与其他国家的阿拉伯人相比,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收入略高[183]。

1941年巴勒斯坦托管地硬币。/ 图片由Arabmuslim12提供,Wikimedia Commons

雅法电力公司由平哈斯·鲁滕贝格于1923年创立,后来被新成立的巴勒斯坦电力公司吸收;第一座约旦水力发电站于1933年启用。巴勒斯坦航空公司成立于1934年,天使面包店(Angel Bakeries)成立于1927年,特努瓦乳业(Tnuva dairy)成立于1926年。电力主要流向犹太工业,跟随其位于特拉维夫和海法的集中位置。尽管特拉维夫的工厂和作坊远多于海法,但到1930年代初,两座城市对工业电力的需求大致相同。

1927年巴勒斯坦托管地印花税票。/ 图片由Wikimedia Commons提供

该国最大的工业区位于海法,那里为员工建造了许多住房项目[185]。

1927年巴勒斯坦托管地硬币。/ 图片由Arabmuslim12提供,Wikimedia Commons

根据1939年左右确定的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在36个国家中,巴勒斯坦犹太人排名第15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排名第30位,埃及排名第33位,土耳其排名第35位[186]。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主要是城市居民,1942年占76.2%,而阿拉伯人主要是农村居民,1942年占68.3%[187]。总体而言,哈利迪(Khalidi)得出结论,尽管巴勒斯坦阿拉伯社会被Yishuv(犹太社区)超越,但它与该地区的其他阿拉伯社会一样先进,甚至超过了一些社会[188]。

教育

在英国托管下,该国在经济和文化上得到了发展。1919年,犹太社区建立了一个集中的希伯来语学校系统,次年成立了代表大会、犹太民族委员会和总工会(Histadrut)。1924年成立了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1925年成立了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多次尝试从1920年代开始建立一所阿拉伯高等教育机构,但未能实现。以色列历史学家伊兰·帕佩(Ilan Pappé)将此归因于“犹太复国主义的压力、英国的反阿拉伯种族主义和资源匮乏。”他补充说,“英国当局的殖民心态认为巴勒斯坦人是另一个需要被压迫的被殖民民族,而将犹太复国主义定居者视为同类的殖民者,担心这样一所大学会增强巴勒斯坦民族运动。”[189]

1932年,犹太人的识字率为86%,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识字率为22%,但此后阿拉伯人的识字率稳步提高。相比之下,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识字率高于埃及和土耳其,但低于黎巴嫩[190]。

最初由Wikipedia于2002年7月24日发布,遵循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未移植许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画家绘古城 (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汪晨云 11月3日上午9点,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北门街历史文...
原创 五... 百里奚和蹇叔,年轻时便是亲密的朋友,两人自幼便博览群书,熟知治国理政的道理。蹇叔性格内向,喜欢安静,...
乌克兰人气炸了!2支乌特种兵红... 俄乌双方正在争夺红军城,战局已经让乌克兰自己人气炸了!乌克兰军队总司令瑟尔斯基坚持不撤退,还不断把部...
原创 秦... 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秦人祖先属于嬴氏部族,在商朝时期深得商王的宠信。商朝王族把秦人视为可靠的盟...
原创 十... 西晋八王之乱后,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国逐渐崛起,几次向西晋进攻,屡次获得胜利。然而,在晋怀帝永嘉四年,...
原创 周... 周公旦辅佐成王治理国家,在他执政的七年里,尽管有诸多谣言流传,但他依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决心,成功地稳...
原创 原... 与西方文化的冒险、热烈和年轻相比,中华文化更显得成熟稳重。从古代的诸子百家到儒道法学派,几乎所有的学...
原创 青... 参观博物馆,我们总会被那些绿锈斑驳的青铜器吸引。它们静静躺在展柜中,形态各异的鼎、爵、簋,仿佛在无声...
原创 趣... 汤王推翻了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朝的统治时间从公元前1600年持续到公元前1046年,共经历了5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