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语言暴露了他反复无情的本性。尽管他在刘备面前表现得恭敬,但随后的话语中透露出他不稳定的性格。这些话不仅让刘备对吕布产生疑虑,也为后来的一系列问题埋下伏笔。
195年秋,吕布被曹操逐出兖州后,决定投奔刘备。当他见到刘备时,态度非常恭敬,并称刘备为“卿”,表示自己与刘备同为边地人,想要引起刘备的共鸣。他的称呼本没有问题,但他轻易地把别人当作同类的做法,暴露了他心理上的不成熟。吕布此时虽然希望得到刘备的收留,但他缺乏对别人真正的理解和尊重,这种急于拉近关系的举动,反而让人感受到他的不稳重。 吕布接着谈起自己杀董卓的事情,并提到当时关东诸侯都不肯收留他,甚至想要杀他。这里面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他的抱怨看似有理,实则忽视了张杨、张邈等人曾经对他提供的帮助。张杨曾保护他,给他提供兵力,张邈也曾在他投奔刘备时相助,但吕布却将这些恩情抛之脑后。这样没有感恩之心的抱怨,令人不禁怀疑他日后会如何待刘备。 当吕布请刘备到自己的帐中坐,并让妻子来拜见他时,他的行为似乎表现出他与刘备关系亲近,但其实这又暴露了他不成熟的一面。他自以为两人已经成为兄弟,称刘备为“弟”,显得不拘小节,甚至有些自大。对于一个外来者,刚收留就称“弟弟”,这种言辞让刘备心中感到不快,尤其是在之前已经发现吕布反复无情的本性后。 刘备的心情复杂,虽然知道吕布言辞不可靠,但眼下局势迫使他不得不收留吕布。在刘备心中,吕布绝非值得托付之人,但暂时的权宜之计使得他只能勉强接受。刘备明白,收留吕布是为了防止徐州受到袁术南下的威胁。虽然吕布性格多变、不可依赖,但在当时,吕布的军队依然是一支强有力的力量,足以在关键时刻保卫徐州。 经过一段时间,吕布的行为再次显示出他不值得信任的一面。196年,袁术大举进攻徐州,而曹操则选择从西边南下豫州。刘备的战略设想原本得到了实施,但吕布却在背后捅了刘备一刀。等刘备成功击退了袁术后,吕布却联合袁术,趁机夺取了刘备的后方——下邳城。吕布的背叛不仅使刘备失去了前期的努力,也让他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叛。 从吕布的言辞和行为可以看出,虽然他暂时能够利用,但长期依赖一个没有稳定品性的人,无论如何都会导致失败。刘备收留吕布的举动,虽然是为了应急,但终究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一个反复无情的人注定无法成就大事。这件事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那就是与不稳定、不可依赖的人合作,最终往往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吕布的背叛也提醒我们,言行不一、缺乏责任感的人,注定不能为别人所依赖。无论做事还是说话,都应该深思熟虑,不轻易表达不满和抱怨,否则可能会让自己遭遇意想不到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