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之所以拒绝参加玄武门之变,且一生防范李靖,却重用李勣,关键原因在于李靖的出身背景。李靖同样出身陇西李氏,与李唐的家族有着相同的血脉,算得上是同族。而且,李靖的舅父是韩擒虎。更重要的是,李渊起兵时,李靖并未跟随,表明他对隋朝还有一定的忠诚。这种情况也说明他在隋朝旧部中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像李靖这样的人,自然会引起李世民的怀疑和压制。
李世民虽然出自关东士族,但李唐家族已然没落多年,几乎没有什么势力,因此可以放心地重用他。李靖也是世家出身,在年轻时也曾有过争取权力的雄心壮志。可惜时运不济,最终才转而投效李唐。
其实,李靖并非没有被李世民重用。只是因为李靖在打仗上实在太过强悍,他的突出表现让李世民不敢轻易使用他。李靖曾经以极低的代价,成功击败了突厥,这一战对于大唐来说,意义就像汉朝时期的匈奴一样重要。而李靖解决突厥时,几乎没有遭遇过太大的阻力,足见他军事才能的非凡。
熟悉李靖的人都知道,他一生都在参与极具挑战性的战争,而且每次都能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且代价极小。这样的将领,李世民怎么可能不用?李靖曾亲自指挥灭东突厥和吞并吐谷浑的战役,身为尚书右仆射、兵部尚书、卫国公,这些职位本身就是重用的表现。就连侯君集在学习兵法时,也向李靖请教。
至于玄武门之变,它本质上是一场突袭,需要程知节、尉迟恭这些纯武将的参与。而李靖则是一名职业军人,在玄武门之变时,他正担任灵州大都督,驻扎在边镇。更重要的是,李靖在李渊时期并非核心人物,直到李世民时代,他才真正进入了帝国的核心圈层。
李世民能够在关键时刻向二李请教,足以看出他对李靖与李勣的深厚信任。如果这些谋反的消息一旦泄露,李世民的政变就注定失败。二李效忠的是大唐,而不是某一位皇子。因此,唐朝的忠诚对象应当是皇帝,而非人民。如果二李效忠的是皇帝,那李世民发动政变就意味着他对皇帝构成了威胁。那么,如果臣子明知谋反,却不报告,这算不算忠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