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运气确实不太好。曹昂在年轻时战死,曹冲早早去世,曹丕的寿命也不长,曹睿更是短命。若是其中有一个能够活过五十岁,或许大魏的统一大计就能成功。若是司马家没有篡权,历史的发展也许会截然不同,后来的五胡乱华也许不会发生。三国时期各方势力斗争,最后却都为篡位的司马贼做了嫁衣。
当时,许多人都相信了司马懿的“洛水之誓”,甚至为他出面说话,替曹爽劝降。在三国时期,洛水的誓言在许多人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汉光武帝刘秀也曾立下类似誓言并履行过。这种誓言对于贪生怕死、只求富贵的曹爽来说,不难理解,毕竟他并没有什么坚定的信念,听信司马懿的言辞也就不足为奇了。
实际上,司马懿是否会反叛,和当时的皇帝是谁并没有直接关系。与曹操一样,司马懿并没有推翻皇帝、自己建立政权的打算。至于后人认为他和曹操的动机是为了让后代创造条件,这种看法未必完全符合当时两位权臣的真实想法。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并不是为了争夺曹魏的天下,而是因为他和曹爽等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尤其是他和家族面临生命威胁时,才被迫采取反抗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懿在打败曹爽后,并没有立即推翻魏帝自己称帝。即使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后来的执政过程中,也并没有急于自立称帝,只是继续效仿父亲的方式,享受了权臣的特权。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权臣,他们并不一定想推翻皇帝,他们更在乎自己的声誉和权力的稳定。
如果曹睿能把皇位传给曹宇、曹彪或者曹豹,这些人年龄都和曹睿差不多,或许局势就会发生变化。曹睿本来眼光不够远大,太过自私,担心自己一脉断绝没人来祭祀,所以才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如果当时有一位年长的皇帝继位,或许司马家就不会有机会篡位,甚至大魏的统一也有可能实现。
曹睿和曹髦都有潜力,但一个因寿命太短,另一个则还没有完全成长。如果曹睿多活几年,或许司马家就没机会反叛。这样,曹髦也能顺利度过权力交接的困难期。晋朝之前,有两件事刷新了人们对历史的认知。首先是孙膑凭借阴谋和计策大败魏武卒,这让人们知道了战争中竟然可以有如此复杂的策略与诡计。接着,司马家违背了洛水盟誓,竟然公然弑君,这让人们认识到,历史上竟然也有人可以这么无耻、毫无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