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朱德,二者的合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书写了许多辉煌篇章。尤其在红军时期,“朱毛不分家”成为了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这句话的含义在于,只有朱毛团结一致,红军才能取得胜利;而一旦分裂,就必定会遭遇失败,这一点在红军的战斗历程中得到了深刻的验证。
1929年6月,红四军召开了七大会议后,毛泽东前往地方养病,而朱德则率领红四军向南进军。于是,朱毛暂时“分家”。然而,朱德带领红四军在广东梅县遭遇惨重失败,损失超过一千人,红四军几乎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这一败仗,成为继“八月失败”后,红四军的最大损失,给所有人上了深刻的一课。
到了11月,毛泽东回归红四军,并通过古田会议与朱德重新联合。红四军的力量恢复后,开始恢复往日的辉煌。
1931年初,红四军制定了攻占吉安的计划,为此,朱德与毛泽东带领红四军从藤田地区向吉安推进,途中与黄公略领导的红六军汇合,计划先占领吉水,然后进一步进攻吉安。蒋介石得知红军的动向后,迅速调动了大量兵力进行应对。他命令成光耀旅死守吉安,并部署了多个敌军旅来封锁红军的进攻路线。与此同时,唐云山的部队也匆忙从湖北赶到江西,于2月20日赶到吉水及乌江一线,形成了对红四军的包围。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朱毛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暂时放弃攻占吉水的计划,转而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诱使敌军陷入红军的伏击圈。红军开始向富田撤退,伪装成撤兵,企图引敌深入。然而,敌军并未意识到这是一个陷阱,孤军深入,分成三路向富田推进。
2月24日,朱德与毛泽东决定开始反攻。他们利用红六军的配合,分兵从侧翼包抄,牵制敌军的正面防线,集中兵力对敌军左路发起猛攻。经过激烈战斗,红四军成功全歼了唐云山的独立15旅,旅长唐云山被击伤,红军俘虏了1600多名敌军士兵,并缴获了大量武器。
这一战役被视为古田会议后红四军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朱德在回顾这场战斗时表示:“蒋介石派遣唐云山的15旅,24个连,甚至还带来了炮兵来攻我们。而我们通过诱敌至吉安富田,巧妙安排兵力,从侧面发起包围,最终让敌人交出了武器。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让我们得到了宝贵的补给,也为接下来的战斗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场胜利再次验证了“朱毛不分家,必胜无疑”的事实。朱德和毛泽东的默契合作,使红四军在逆境中迎来了转机,也为后来的长征和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