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水口战役后,周恩来作为中共苏区中央局的代表,赶往前线,代理了苏区中央局书记一职。到了7月,红军恢复了第一方面军的番号,由朱德兼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同时,苏区中央局建议由周恩来担任总政治委员。
7月25日,周恩来与朱德、王稼祥等人联名向苏区中央局发电,提议取消政府主席一职,改设总政治委员一职,建议毛泽东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强调这样做有助于前线作战指挥的便利。电报中明确指出,作战指挥权应该由总司令和总政委共同掌握,作战计划和决定权归中革军委,而中央局代表则应拥有决定方针的权力。
简言之,周恩来等人希望毛泽东能够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但苏区中央局并没有立刻同意这一提议。
7月29日,周恩来再次写信给苏区中央局,坚决提出毛泽东应当担任总政委,并列举了几项理由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1. 如果由他自己担任总政委,指挥将变得多头化,政府主席也会变得无所事事。
2. 毛泽东作为政府主席亲自前往前线,实际上会带来极大的不便。
3. 毛泽东的经验与才能应当得到更好地发挥,只有他负责,指挥才会更为得当。
周恩来还特别提到,尽管池江与水口战役的胜利值得肯定,但这只是局部胜利,仍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行动迟缓、分兵应敌不当”等问题。周恩来认为,必须有毛泽东参与军事指挥,才能真正弥补这些不足。
经过周恩来再三请求,苏区中央局终于在8月8日同意了这一提议,任命毛泽东为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此外,决定在前线成立一个军事最高会议,由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等人组成,周恩来担任主席,负责前线的行动方针和作战计划。
在陈冠任所著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书中,详细描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并深入讲述了周恩来与毛泽东之间鲜为人知的个人关系。该书不仅是中共党史出版社的畅销书,也深受读者喜爱,成为红色历史领域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