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许多古老的文明都在岁月的更替中被埋藏了很久。随着考古学的不断进展,这些被遗忘的文明逐渐浮出水面,为我们的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过去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的考古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出土了大量古代遗址,为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然而,关于中华文明历史已经延续五千年的说法,在外国学者看来并不完全成立。许多人也好奇,五千多年的历史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的呢?
如果从秦朝算起,它建立于公元前221年,至今不过两千多年;而从商朝算起,也只有三千六百多年。我们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所以有些人认为五千年的历史应该从三皇五帝时期算起。尽管很多人认为三皇五帝只是传说,但近年来中国的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同时期的文化遗址,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根据西方学者对“文明”的定义,文明必须具备文字和城邦,而他们普遍认为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他们并不完全认同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因为甲骨文出现在商朝时期,距今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一种文字,19世纪末被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通过考古发现,我们已经找到了超过十万块甲骨文。这些甲骨文的年代大多属于商朝晚期,并延续到春秋时期,最早的甲骨文可以追溯到约四千年前。然而,在甲骨文之前,是否已经有其他形式的文字存在呢?根据现有的考古证据,甲骨文显然并不是中国文字的起源。甲骨文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肯定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在甲骨文出现之前,中国就已经有过其他的文字形式,而这一点已经被考古学家确认。
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
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考古学家在山东潍坊至济南一带、关中地区、内蒙古赤峰地区以及淮河流域的一些古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些刻画了线条和符号的骨头、陶器以及陶片。由于这些发现较为零散,且数量不多,最初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到了2005年,考古专家再次发现了一块刻有痕迹的小骨头,这一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专家们认为这些刻痕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随后的研究确认,这些刻痕不仅是符号化的图画,而且具有规律性,明显不是随意刻画的,因此,这些刻痕被命名为“骨刻文”。
专家们为何能认定这些刻痕是早期文字呢?首先,这些刻痕的数量较多,并且排列有序,表现出一定的辞章特征。这些刻痕显然不是无意识地画出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符号性和规律性,显示出初步的文字雏形。甲骨文的发现将中国的文字历史提前到了商朝,但骨刻文的发现进一步将中国文字的起源推前了一千多年。这意味着,骨刻文的出现比甲骨文早了约一千年,进一步证明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说法。
西方学者的疑虑
尽管有了这些新的发现,一些西方学者依然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骨刻文的证据并不足以推翻甲骨文的地位,且他们对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始终保持怀疑。尽管如此,随着考古证据的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说法。这些文化遗址和文字的发现,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