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底,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远赴欧洲,与中国共产党断绝了关系。关于他脱党的原因,历史上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他是主动脱党,也有人说他是被王明等人开除。
十年后,全面抗战爆发,南方八省的游击队被整编为新四军。叶挺受邀回国,出任新四军军长,参加抗日战争。1937年11月4日,他怀着激动心情前往延安,拜会毛主席等领导人,并提出恢复党籍的问题。
许多媒体和新四军纪念馆的资料记载,叶挺当时主动拒绝恢复党籍。据说毛主席问他是否愿意恢复党籍,叶挺回答:“我离开党十年,心里一直想回归,但现在我的身份暂不适合恢复党籍。作为无党派人士,我可以自由与国民党官员交往,调解国共矛盾,向老蒋争取枪支和军费。”毛主席听后表示赞同,说:“你考虑得周全,完全同意。”这段对话体现了叶挺顾全大局的胸怀,他宁愿放弃个人愿望,也要确保新四军在抗战中的灵活运作。
然而,真实情况恰恰相反。据叶挺的儿子叶正明回忆,父亲到延安后曾与毛主席彻夜长谈。他本想恢复党籍,哪怕是秘密恢复也行。但毛主席分析道:“你不当共产党,比当共产党起的作用更大。如果你是党员,就不能担任新四军军长,很多话也无法直接提出,国民党不会采纳你的建议。”毛主席强调,这并非叶挺不能加入共产党,而是暂不恢复党籍有利于工作。叶挺听从了这个安排。
在来延安之前,叶挺心情极为苦闷。作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被无端开除党籍,无法参与党内事务,感到非常痛苦和孤独。因此,当他回国被重新起用,并受到热情接待时,激动之情可想而知,他迫切希望恢复党籍,回到党的怀抱。最终,他在毛主席的劝说下欣然接受暂不恢复的建议,以“无党派人士”身份领导新四军,为大局作出牺牲。
在抗战期间,叶挺一直以党外人士身份工作,不能参加新四军党委会议。后来有人误以为项英故意排挤他,但实际上只是身份限制所致。直到1946年3月4日,叶挺获得自由的第二天,他郑重向中央递交入党申请书,写道:“我已出狱,决心实现多年的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解放贡献一切。”毛主席对此高度重视,回信称:“亲爱的叶挺同志,你为民族与人民奋斗二十余年,经受了重重考验,中国人民熟知你的忠诚。现决定接纳你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向你致热烈欢迎。”
然而,命运无常。叶挺在飞往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年仅50岁。毛主席为此写下《向“四八”被难烈士致哀》,称赞他“虽死犹荣”。周恩来也撰文纪念,称叶挺为人民队伍的创造者,为保护人民队伍和争取政治犯自由奋斗到底。叶挺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得到了两位伟人的高度评价,也让后人铭记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