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长子,本来他是西周的未来君主,但不幸的是,他为了救父亲,被妲己和商纣王残忍杀害。那妲己为何一定要杀伯邑考呢?究竟是伯邑考做了什么,才引得妲己心生杀意?
在许多改编的《封神演义》电视剧中,剧情加入了妲己与伯邑考曾是恋人的设定,妲己因此一直对他念念不忘。在其中,妲己被九尾狐狸附身后,见到伯邑考时,竟然与狐狸争夺身体的控制权。为了完全掌控妲己的身体,狐狸决定将伯邑考杀死,最终摧毁了妲己的意志。
不过,原著并没有将妲己与伯邑考描绘成情侣,他们生活在两地,一个在西岐,一个在冀州,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相遇,更谈不上什么感情纠葛。所以在原著中,妲己杀害伯邑考,并没有涉及感情因素。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她必须杀死伯邑考呢?
在《封神演义》原著中,商纣王因莫须有的罪名将周文王姬昌囚禁在羑里。伯邑考在西岐等了七年,始终没有等到父亲的消息。忍无可忍的他,决定亲自去朝歌营救父亲。他带着“三宝”——七香车、醒酒毡和白色猿猴,准备贿赂商纣王,希望能用这些珍贵的宝物换取父亲的自由。若不是妲己的干预,伯邑考本有可能成功,救回父亲。
然而,妲己的出现使这一切发生了变化。起初,伯邑考给商纣王献宝,虽然商纣王并未答应放人,但也未表现出敌意。问题出现在妲己提出要学习琴艺时。伯邑考本是个正直之人,教琴自然不在话下,但妲己却故意要坐在他怀里弹琴。伯邑考作为一名正直的君子,怎能容忍这种行为?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妲己的无理要求。妲己从此心生怨恨,誓要除掉伯邑考。
第二天,伯邑考再次带着猿猴前往摘星楼演奏,猿猴的歌声感动了在场的人,却也意外暴露了妲己狐狸的尾巴。猿猴察觉到异常,立刻攻击了妲己,但被商纣王拦下,最后猿猴不幸丧命。
然而,最致命的冲突发生在接下来的琴音教课中。妲己希望伯邑考为她再弹一次琴以示赔罪,但伯邑考这次不再忍让,他在琴音中言辞激烈,甚至当场辱骂纣王和妲己,直言要废除妲己,最终甚至将琴扔向妲己。妲己躲过了这一击,但她心中的怒火已经彻底爆发。
商纣王愤怒至极,立即命人将伯邑考抓捕。妲己要求亲手处决伯邑考,并下令将他的四肢钉在地上,刀剁其身,最后将他致死。伯邑考的努力未能救回父亲,却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结尾来看,伯邑考的直率和不妥的行为,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虽然他原本有求于纣王,想通过讨好妲己来营救父亲,但他在面对妲己的挑衅时过于刚硬,尤其是在琴艺教学中对妲己的拒绝,彻底激怒了她。最后,他更是忘却了救父的大计,在摘星楼上激烈言辞,甚至公然侮辱妲己。所有这些,都为他招来了死亡的灾难。
所以说,伯邑考之所以会死,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没有巧妙应对妲己的试探与挑衅,过于直率的行为让他陷入了无法挽回的困境。最终,西岐的散宜生通过贿赂纣王的亲信,成功营救了周文王姬昌,证明了伯邑考的方式其实是错误的。他不仅未能救出父亲,反而白白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