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年前,广西人就开始食用螺蛳;麻辣烫最早起源于四川和重庆的江边,船工和纤夫们为了方便吃快餐而发明了这种食物…… 最近,抖音上一位考古教授因其独特的方式迅速走红。他就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考古学教授张良仁。张教授一边探索美食,一边分享食物背后的历史,让历史与美食相结合。自从他加入抖音后,短短7个月,他就收获了181.6万粉丝和154.8万点赞,还多次亮相央视的《三餐四季》等热门节目,成了粉丝眼中“最懂美食的考古学家”和“最懂考古的美食专家”。
然而,在成为抖音博主之前,张良仁可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考古学家。他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1991年后,他加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之后又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学位。2014年,他加入了南京大学。至今,张良仁已经从事考古工作33年。 他对考古的热爱与坚持,深刻影响了他的职业生涯。张良仁表示:“考古让我看问题时更加敏锐,能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多年来,他的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和国际考古学。2010年,张良仁带领团队在河西地区首次发现了马厂晚期至四坝文化的完整地层序列,并揭开了土坯建筑的神秘面纱。由于这类史前遗址缺乏文字记载,出土的文物和遗址本身成为了研究的重要依据。 与国内的考古相比,国外的考古工作更具挑战性。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张良仁学习了多种外语,包括英语、俄语、日语、德语和法语。他认为,掌握外语对于考古研究至关重要,不仅能帮助了解全球考古动态,还能让中国的考古成果走向世界。 张良仁曾多次前往俄罗斯、伊朗等国家进行考古发掘,并访问过巴基斯坦、英国、澳大利亚等地。他戏言:“访问过的国家加起来,能绕地球一圈。”这些经历让他对不同地区的考古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每当在异国他乡辛苦工作时,地方特色的美食成为了他心灵的慰藉,也为他后来的美食考古之路埋下了伏笔。 他有个习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无论是伊朗的藏红花米饭,俄罗斯的大串烤肉,还是西伯利亚的烤鱼,这些美食早已融入了他考古生涯的一部分。 张良仁认为,考古与美食本就有天然的联系。作为一名考古学家,他有着严谨的学术背景,能追溯每种食物的源头,挖掘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而如何将考古知识与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美食结合,让更多人感受到考古的魅力,也是他和同行们常常讨论的话题。2023年7月,张良仁在几位朋友的帮助下开设了自己的抖音账号,开始分享美食探索之旅。张良仁亲自出镜,朋友们负责拍摄与剪辑。在制作内容的过程中,张良仁重新审视了自己已经生活多年的南京,探索了那座城市街头巷尾的各类美食小店。 他在视频里,一边品尝南京的传统美食,一边讲述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在一家经营多年的社区小店,他一边享受着鸭油烧饼,一边分享胡饼到烧饼的历史渊源;在一家旋转火锅店,他则挑战自己一边吃一边讲述火锅背后的历史。这些视频充满了历史感和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 张良仁曾在视频中提到,豆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甚至在陆游的诗歌中都有记载:“新春罢亚滑如珠,旋压犁祁软胜酥。”而我们常吃的火锅食材——面筋,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就曾把面筋与炼钢做了对比,认为它就像铁中有钢一样,有着独特的韧性。 通过张良仁的视频,观众不仅能学到很多美食的历史背景,还能感受到考古学与美食之间的紧密联系。他的这些视频温暖且富有文化气息,因此赢得了大量粉丝的喜爱,成为许多人了解历史的入口。 一开始,张良仁做这些视频仅仅是想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传播考古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考古学的价值。但随着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他也意识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他的目标是,先探遍南京的美食,再到全国,最后是全球,甚至在过程中分享更多考古方面的知识。他表示:“我的初心不仅是传播知识,也是想扩大考古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关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