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和田玉玉璧
创始人
2025-10-27 00:01:05
0

在中华文明浩瀚的历史星空中,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一个思想迸发、制度变革、艺术腾飞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玉器,尤其是玉璧,作为礼制、权力与信仰的核心物质载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与工艺巅峰。眼前这枚外直径8公分,厚0.9公分,内直径2.4公分的战国和田玉玉璧,便是穿越两千余年时空,向我们无声诉说那个辉煌时代的瑰宝。它不仅是古代玉雕技艺的典范,更是研究先秦时期精神世界与物质文明的珍贵实物资料。

一、 历史背景:礼崩乐坏与玉器精神的升华

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争霸称雄,社会处于“礼崩乐坏”的大变革之中。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源于夏商周的玉文化并未消亡,反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一方面,玉璧作为祭祀天地、沟通神明的“礼天”重器,其在国家祭祀典礼中的核心地位依然稳固;另一方面,玉璧也开始更多地服务于世俗政治,成为彰显贵族身份等级、朝聘宴享中馈赠的信物,甚至是死后殓葬以求不朽的礼器。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的“以苍璧礼天”,明确了玉璧在祭祀体系中的至高地位。这枚玉璧尺寸规整,器形经典,正是这一时期严格礼制规范的产物。同时,诸侯国对玉料资源的重视与争夺,也促进了和田玉这种优质玉料从西域向中原的更频繁流通。这枚玉璧采用和田玉雕琢而成,本身就证明了其持有者不凡的社会地位与财富实力,是战国时代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的缩影。

二、 制作工艺:鬼斧神工的战国砣机

在铁制工具尚未完全普及或仍显粗糙的战国时代,能够制作出如此精美规整的玉璧,其背后所蕴含的工艺难度与匠心精神,令人叹为观止。整个过程,是一场与时间和耐心的漫长博弈。

  1. 解料与成型: 获取一块优质的和田玉籽料或山料后,工匠首先需进行“开料”。他们可能采用坚韧的麻绳、皮革配合解玉砂(硬度更高的金刚砂、石英砂等),加入水,反复拉锯,将大料切割成厚度近1公分的玉片。这一过程耗时良久。随后,工匠会以某种旋转的“砣机”(一种古老的玉雕设备)为工具,砣具多为铜、铁或石质,同样蘸取解玉砂,在玉片两面分别旋转切割,以“管钻”的方式掏出中央的圆孔(内直径2.4公分),并初步磨出外圆(外直径8公分)。从玉璧孔壁及边缘可能留下的细微痕迹中,我们依然可以窥见当年砣具旋转的轨迹。
  2. 打磨与抛光: 玉璧的形制确定后,便进入更为精细的打磨阶段。工匠需使用不同粗细、硬度的石材、木片乃至兽皮,反复磨砺玉璧的表面与内外边缘,去除所有切割的痕迹,使玉璧整体变得光滑平整,线条流畅。最后的抛光工序,或许会用到更细腻的粉末或植物茎叶,以期展现出和田玉内在的温润光泽。历经两千多年的地下埋藏与岁月洗礼,这枚玉璧表面已形成一层柔和、内敛的包浆,光泽深邃而宝光内蕴,这是任何现代工艺都无法复制的历史印记。
  3. 时代特征: 战国玉璧的工艺特征极为鲜明。其器形规整,厚薄均匀(此璧厚0.9公分,体现了极高的技术水平),内外边缘通常打磨得干净利落,呈现出一种严谨、精准的几何美感。与后代玉璧相比,战国玉璧更注重玉料本身的美感与整体形制的完美,较少繁缛的纹饰,以素面或简单的谷纹、蒲纹为主,此璧若为素面,则正是战国早期玉璧“大器不琢”的典型风格,彰显了那个时代朴素而崇高的审美追求。

三、 文化底蕴:通天、显贵与不朽的精神寄托

这枚小小的玉璧,承载了战国先民宏大的宇宙观与生命观。

  • 礼天之器: 其“圆以象天”的造型,源于“天圆地方”的古老宇宙观。它是人与上天沟通的媒介,在庄严的祭祀仪式中,承载着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愿,是政权合法性与神圣性的象征。
  • 权力之符: 在礼制社会中,玉璧的尺寸、质料、纹饰均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拥有如此优质和田玉制成的玉璧,是其主人高贵身份与权力的直接体现。它在诸侯国之间的交往中,作为重要的信物与礼品,是政治联盟与尊卑关系的见证。
  • 不朽之梦: 战国时期,人们相信玉能使尸体不朽,灵魂升天。因此,玉璧也成为高级贵族墓葬中重要的殓葬玉器,常放置于墓主身体上下或周围,以期保护死者灵魂,引导其通往神仙世界。这枚玉璧能够完好保存至今,极有可能曾是某位贵族的陪葬品,寄托了时人对生命永恒的向往。

四、 收藏价值与升值空间

这枚战国和田玉玉璧,是艺术品收藏领域中堪称“标杆”的稀有品类,其价值坚如磐石,且升值潜力巨大。

  1. 极度的稀缺性与不可再生性: 战国时期距今已超过2200年,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玉璧本就凤毛麟角。加之采用当时亦属珍贵的和田玉料制作,其存世量极为有限,是真正的“沧海遗珠”。每一件的出现,都是对历史的重要补充。
  2. 重要的历史与学术价值: 它是一件标准器,其形制、工艺、玉质都为研究战国玉器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具有极高的考古学和历史学价值。
  3. 顶级的材质与工艺价值: 和田玉本身就是公认的“真玉”,历经两千多年形成的温润包浆,其美感非新玉可比。它所代表的战国治玉工艺,是古代手工业的巅峰成就之一,艺术价值永恒。
  4. 稳固且持续增长的升值空间: 高古玉器,尤其是来源清晰、品相完好、材质上乘的典型器,一直是全球顶级博物馆和资深藏家竞相追逐的目标。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深化和资源不可再生的现实,其市场价值呈现出长期、稳定的上升曲线。作为资产配置,它具有极强的抗风险能力;作为文化传承,它是家族底蕴的象征。这枚集历史、艺术、文化、材质四大价值于一身的战国和田玉玉璧,无疑是穿越经济周期的理想收藏选择,其未来价值不可估量。

结语

这枚战国和田玉玉璧,静静地躺在掌心,承载的却是整个时代的重量与先民的智慧。它圆润的造型,蕴含着古老的宇宙观;它温润的玉质,凝聚了工匠的毕生心血;它斑驳的皮壳,记录了岁月的沧桑变迁。它不仅仅是一件玉器,更是一段凝固的历史,一首无声的史诗,是后世得以窥见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一扇窗口。收藏它,即是守护一段文明的记忆,其意义与价值,远超物质本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老人留下价值二千万的字画差点被... 王老汉是一位解放前就参加革命的老地下党员,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临终时,他将家产分配给了子女。起初,...
郭春雨最新写真曝光,帅气魅力引... 近日,郭春雨一组全新写真大片惊艳曝光,迅速成为网络焦点。写真中,郭春雨展现出多面魅力,时而身着潮流服...
采访期间,瓷器被打碎,马未都的... 采访过程中,瓷器被打碎,马未都的处理方式令人钦佩 马未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素有捡漏王之称,家中收...
收藏级视野:李驭时的油画与时代... 【艺术简历】 李驭时,1970年生于安徽怀宁,1994年安徽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现居上海。中...
宋元绘画名家何挥毫:笔底山河见... 在北京一场名为“古今对话”的当代水墨展上,何挥毫先生的《秋山问道图》静挂于一隅。画中墨色氤氲,层峦叠...
投降没有好下场!被俘朝鲜士兵向... 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投降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还会被宣传为“弃暗投明”,但是从俄乌战争的实际情况看,投...
中方涉安世声明让欧洲又慌了,“... 【文/观察者网 齐倩】 11月4日下午,中国商务部就安世半导体相关问题回应,对于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供...
“经典传承·油画大家研究展”开... 11月1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云上美术馆和商务印书馆太原分馆...
《格物·流光》——刘北光当代油... (艺术家刘北光) 一场融合东方哲思与当代视觉的美学盛典 2025年11月7日15:00时,由中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