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刘协,当时年仅九岁,就被董卓立为皇帝。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显然还无法展现出什么特别的才智和能力。董卓之所以选择刘协,并不是因为他有何出众的表现,而是另有原因。
刘协和刘辩是兄弟俩,父亲是汉灵帝。在刘辩出生之前,汉灵帝的几个皇子都早夭,因此,刘辩成为了继承人。然而,刘协却被董太后抚养在永乐宫里,从小就与董氏家族有着深厚的关系。其实,汉灵帝一直希望立刘协为太子,可惜由于刘辩年长,又是皇后所生,而他的舅舅何进在朝中权势滔天,始终没能改变继承人的安排。
在临终前,汉灵帝将继承人问题托付给了自己信任的宦官蹇硕,希望他能帮助刘协登上皇位。蹇硕原本打算先除掉何进,再立刘协为帝,结果行动失败,刘辩顺利继位,刘协则被封为陈留王。少帝刘辩登基后,东汉政权已岌岌可危,他即位没多久,便陷入了权力斗争。何进所代表的外戚集团与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互相争斗,宫中大乱,宦官失败,带着少帝和陈留王逃走。
此时,董卓作为大将军何进的召集人,进京讨伐十常侍。当他看到京城动乱,及时赶到北芒山并立下了赫赫战功。当时,少帝看到董卓带领大军进京,吓得哭泣不已。董卓上前安慰他,少帝说话语无伦次,然而一旁的陈留王却应对得体、流利。董卓见状,非常高兴,认为刘协比刘辩更加聪明能干。再加上董卓和刘协的养母董太后有着亲戚关系,董卓心里渐渐产生了一个念头——废除少帝,立刘协为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