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担任并州牧,率军进入洛阳。当时,董卓因为在救驾中立下赫赫战功,迅速获得了权力,接着他招揽了吕布并杀掉了丁原,很快便控制了东汉的都城。董卓废除了少帝刘辩,立了献帝刘协为帝,并且很快弑杀了少帝及何太后,做出了极为霸道的举动。在这一过程中,李儒这位智谋出众的谋士,也成为了董卓的心腹,深度参与了许多关键决策。
一、李儒的背景与董卓的重用
李儒,司隶左冯翊郃阳人(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博士和弘农王郎中令。不同于李傕、郭汜、张济等出自凉州的将领,李儒并没有来自西北的背景。不过,董卓来到洛阳后,还是十分器重李儒,由此可见李儒的能力得到了董卓的认可。
189年9月28日,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逼迫何太后下诏书,废除少帝刘辩,立刘协为新帝,刘辩则被贬为弘农王。尽管刘辩失去了皇位,董卓仍然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他任命李儒为弘农王郎中令,借此监视刘辩的一举一动。
二、毒酒之事
董卓废除汉少帝后,山东各地的刺史、州牧、太守等纷纷起兵反抗,试图恢复刘辩的地位。为了避免有人以“恢复弘农王”为名讨伐自己,董卓决定除掉刘辩。于是,董卓命令李儒在190年1月12日(初平元年),进献毒酒给刘辩。李儒对刘辩说:“服此药,可保安康。”但刘辩立即察觉到这酒有毒,他一口拒绝,说:“我并无病症,这分明是要毒死我!”
为了执行董卓的命令,李儒强迫刘辩喝下毒酒。无奈之下,刘辩与妻子唐姬和随从一起饮酒作别。饮酒过程中,刘辩悲歌一曲,歌中充满了对天命的无奈与感慨:“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歌毕,刘辩终于吞下毒酒,悲惨死去。
李儒除掉刘辩后,还进一步清除了何太后等人,确保没有任何可能的威胁。然而,即便刘辩一派被肃清,其他诸侯如袁绍、曹操、袁术、孙坚等依旧联合起来讨伐董卓。为了避免遭遇强敌的围攻,董卓决定迁都长安。
三、李儒的处境与死亡
迁都长安后,李儒依然是董卓身边的重要谋士,继续参与策划战略。然而,董卓政权渐渐衰弱,吕布等部下开始与王允等朝臣合作,策划反叛。192年,吕布与王允联合,成功刺杀了董卓。当时,李儒曾率军试图阻止刺杀行动,但最终未能成功。
董卓被杀后,李傕和郭汜等西凉军首领联合起来反攻长安,吕布兵败被迫逃离,而王允等人也被李傕和郭汜杀害。在初平三年(192年)冬,李傕推举李儒为侍中,但汉献帝痛恨李儒曾毒杀刘辩,坚决拒绝了这个提议。更糟的是,汉献帝下诏要求处死李儒。但幸亏李傕保护了他,使李儒免于一死。可以推测,李儒在董卓死后,继续辅佐李傕,尽管他的身份依然备受争议。
李儒的结局充满了悲剧性,一方面他参与了许多重大决策,成为董卓的重要谋士;另一方面,他的历史形象却因参与毒死刘辩等行为而备受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