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旅在抗日战场上声名显赫,而旅长陈赓更是赫赫有名。陈赓毕业于黄埔军校,是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在近三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先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战功卓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杰出高级将领。1955年,陈赓被授予解放军大将军衔,在十位大将中位列第四。
386旅历史上曾有三位副旅长,分别是陈再道、许世友和韩东山,其中陈再道和许世友名声极大,而韩东山也有丰富的军旅经历。
陈再道
陈再道资历深厚,曾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王树声的推荐下,他加入红军,长征途中年纪轻轻便担任军长,展现出非凡能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再道成为386旅副旅长,并先后担任纵队司令员,开赴冀南创建平原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领的冀南纵队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1955年3月,陈再道出任刚成立的武汉军区司令员,并在同年9月授予上将军衔。
许世友
许世友同样资历深厚,他8岁入嵩山少林寺习武,八年习得扎实功夫。后在直系军阀吴佩孚部队服役,1928年加入共产党,参与黄麻起义,很早便成为红四军军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动请缨前线,1938年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副旅长,随后前往山东巩固胶东抗日根据地。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他:“许世友是员战将,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解放战争期间,他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战功赫赫,1955年授衔为上将。
韩东山
相比之下,韩东山虽然资历也老,但军衔稍低,为少将。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前已担任师长,参与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及川陕革命根据地保卫战。抗日战争期间,他曾是陈赓麾下的副团长,后任386旅副旅长,带领部队参与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建设及晋东南反“扫荡”作战。1941年起,他回到后方,进入延安马列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与许世友、陈再道继续前线作战、屡立战功相比,韩东山的发展稍显滞后。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刘邓大军第十二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逐渐与前两位拉开差距。
总的来看,虽然陈再道、许世友和韩东山都曾担任386旅副旅长,但三人的军旅生涯和发展轨迹各不相同,体现了不同的历史际遇与个人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