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被誉为古代文艺复兴的时代,也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节假日种类繁多,除了我们熟知的“元日(春节)”、“上元(元宵)”和“中秋”等节日,还有许多今天我们未曾听说过的节日。那么,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被遗忘的节庆,感受一下宋朝人的节日生活吧。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节假日制度。比如汉朝的“五日休”制度,即每五天官员就能回家休息一次。而到唐朝,实行了“旬休”,即每十天休息一次。宋朝的节假日制度与唐朝相似,但宋朝的节日种类更加丰富多样。
宋朝的传统节日有三大重要节日:元日、寒食和冬至,每一个节日都有七天的假期,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国庆假期。元日和冬至大家都很熟悉,而寒食节则是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寒食节期间,人们禁火焰,只能吃冷食。这个节日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饮食命名的节日。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节日也有七天假期,一个是天庆节,另一个是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天庆节是宋真宗在位时设立的,每年正月初三为此节,传说这是天书从天而降的日子,所以有了“赤狗日”这一说法。因为“赤狗”是口角之神,所以这一天人们要避免外出和拜年,避免发生争吵。
其他像天圣节、先天节、降圣节、中元节和下元节等节日,通常有三天的假期。天圣节是为了庆祝皇帝母亲的诞辰;先天节是为了纪念宋朝的先祖;降圣节则是道家老子的诞辰。中元节是道教的重要节日,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民间则称为“七月半”,是一个祭祖、敬老的节日。下元节是与道教相关的节日,发生在农历十月十五日。
说到宋朝节日的多样性,还要提到道教对这些节日的影响。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在隋唐时期逐渐兴盛,而在宋朝,历代皇帝对道教的推崇使得道教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期,发展得如日中天。因此,许多节日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除了这些主要节日,宋朝还设立了几十个只有一天的短假日,比如人日、重庆节、中秋、清明、端午、春分、立夏、七夕、天祺、天贶、授衣等等,这些节日如今许多人可能从未听说过。根据《文昌杂录》的记载,宋朝一年大约有七十六天是节假日。也就是说,宋朝的节假日接近百天,远远超过现代的假期。
如果你回顾宋朝的节日安排,不禁会觉得那个时代的人真是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