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多充满传奇色彩,像曹操、诸葛亮、刘备以及五虎将等人常常占据主角地位,但有一个人物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那就是董卓。董卓是东汉末年时期的权臣,他废掉了汉少帝,扶持汉献帝,并通过操控朝政来把持大权。董卓一旦掌握权力,便开始暴虐无道,滥用权力,最终激起了民众的愤怒。依仗着干儿子吕布的强大武力,他不断杀戮无辜,直到东汉政权几乎名存实亡。
董卓年轻时非常敬仰自己的上司张奂,觉得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守卫着国家的疆土,因此他曾派自己的哥哥送去一百匹丝绢作为感谢。然而,张奂却不喜欢董卓,直接拒绝了这份礼物。
董卓当权后,民间对他的怨恨与日俱增。公元190年正月,各地的豪杰纷纷起兵,宣称要讨伐董卓,各州郡的官员一致推举袁绍为讨董联盟的盟主。各路诸侯纷纷响应,联合起来抗衡董卓的暴政。看到局势急剧恶化,董卓慌了手脚,最终决定放弃洛阳迁往长安,同时指派牛辅带兵迎战。随着局势的不断失利,董卓只得在郿屋修建堡垒,把抢夺来的财富藏匿其中,那里成为了他的最后一座大本营。
然而,暴虐的董卓终究没有好下场。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设计了一计,巧妙地挑拨离间,劝说吕布斩杀董卓,为民除害。王允告诉吕布,董卓根本没有把他当作亲生儿子,反而吕布曾经偷偷与董卓的妾室私通,时刻担心一旦事情败露,他会被董卓处死。王允的劝说打动了吕布,于是两人策划了一场阴谋,邀请董卓参加宴会,趁机在北掖门设下埋伏。
192年4月23日清晨,董卓正乘车前往皇宫参加庆祝活动,吕布随行护卫。当董卓的车队行至北掖门时,埋伏的李肃等人突然冲出来,用长戟刺向董卓。由于董卓穿了铠甲,虽然没有致命伤,但手臂被刺伤,随即被拉下车。董卓痛苦地大声喊道:“吾儿奉先何在?”(吕布的字是奉先)。这时,吕布冷静地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诏书,大声宣布:“有诏讨贼臣!”直到此时,董卓才意识到吕布背叛了自己,他愤怒地咒骂:“庸狗敢如是邪!”但已为时晚矣,吕布带领众人当场斩杀了董卓。
董卓死时最后喊的“吾儿奉先何在?”这句话,也因此成为了历史的笑柄。时至今日,这句话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甚至成为了年轻人之间的流行语。尤其是在游戏中,当玩家的生命受到威胁,而队友恰好就在旁边时,常有人高喊“吾儿XX何在?”以此调侃。而在校园中,学生们在打球时也常用这句话来玩笑,惹得同学们笑声连连,充满欢乐的氛围。
这句历史遗留下来的台词,至今仍在许多场合被引用,成为了经典的幽默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