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受到古代言情小说的影响,认为中国历代都有丞相一职,并且丞相在朝廷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实,这个职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由秦国设立。秦朝时期,丞相并非最高官职,其上还有相国,而丞相本身还分为左相和右相。秦朝建立后,还设立了“中丞相”这一职务。西汉建立后,尽管官职体系大体延续了下来,但到了汉哀帝时期,丞相这一职务被改为“大司徒”,并且在三公制度下,丞相逐渐消失。
然而,时隔近两百年,汉献帝却在曹操的建议下重新设立了丞相这一职务。那么,为什么汉献帝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这一问题,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给出了一个解释。在第42集里,剧情展示了司马懿和汉献帝、曹操一同征战归来,曹操却突然将司马懿逮捕。原因是,司马懿曾以身体虚弱为由拒绝了曹操的征召,但为了保护汉献帝的安全,他主动出现在前线。曹操因而决定暂时不能动汉献帝,只能先对司马懿采取行动。
司马懿被囚禁后,曹丕试图劝说弘农王妃唐瑛先行救出司马懿,并在朝堂上煽动老臣声援。然而,汉献帝的决定出乎所有人意料——他决定任命曹操为丞相。这一举措看似简单,实则包含着深思熟虑。曹操刚刚平定北方,他与汉室的斗争也已白热化。然而,在汉室衰弱的情况下,汉献帝并不想像自己的兄长那样采取极端手段,也不愿重复“衣带诏”事件的悲剧。他更希望通过与曹操合作,将曹操的注意力从与汉室的争斗中转移,专注于统一天下的目标。
汉献帝在剧中曾说:“朕当然要救司马懿,但如今给他丞相之位,却未必是多么糟糕的选择。与其让他来争来抢,不如朕成全他,来换取他的让步。朕是在想,只要曹操现在还不糊涂,便不应该把跟汉室的斗争当做是当务之急,孙权、刘表、刘备,才是他的大敌。他渴望四海一统,在这件事情上,朕应该帮他才对。”
从汉献帝的角度看,这一决定非常理智且成熟。曹操早已掌握实权,是否拥有丞相的虚职已经不再重要。通过任命曹操为丞相,汉献帝不仅能救司马懿一命,还能转移曹操的注意力,为汉室争取喘息的机会。此外,这一举措也可能帮助实现早日统一天下的目标,从而为结束乱世创造条件。
然而,真实历史中,曹操为何能在汉朝废除丞相职务200多年后重新被任命为丞相呢?这一切可能并不完全与汉献帝的策略有关,也与曹操的战功无关。实际上,这更可能是曹操自己的野心使然。他需要通过一种象征性的身份来确认自己在朝廷中的至高地位。就如同后来他自称魏王一样,曹操自视甚高,力求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来展示自己的权力。在这段时期,曹操不仅能够轻易斩杀朝廷官员,还能对后宫进行大肆整肃,汉献帝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傀儡。
所有这些资料均来源于《三国志》和《三国机密》等史料,内容的真实性得到保证,并且并不涉及任何政治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