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执政期间,他在全国范围内封了二十四位儿子和一位孙子为王,这些人被称为藩王,他们拥有自己的王府和军队。其中,燕王和晋王的势力最大,各自拥有十万以上的军队。然而,最为强悍的王者莫过于宁王,他被公认为当时最能打的王。宁王的军队拥有八万铁甲兵和六千辆战车,配备了当时最强的武器——朵颜三卫。
公元1389年,明朝朝廷设立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并任命这些卫的首领为各级官职,以此来拉拢他们,这三卫隶属于宁王的管辖。三卫中,泰宁卫最为强大,福余卫次之,而朵颜卫的实力相对较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朵颜卫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三卫中的佼佼者。因此,明朝常常将这三支卫兵合称为“朵颜三卫”或“兀良哈三卫”。这支特殊的军队完全由蒙古人组成,他们的战斗力非凡。
那么,蒙古人为何愿意为明朝效力呢?原因有两点:其一,蒙古人在与明朝建立关系之前,已经是战败的局面,归附了明朝。其二,明朝为他们提供的待遇远好于他们以前的生活。在明朝,他们每月都能按时领取工资,温饱得到了保障,而且偶尔还有娱乐活动可以放松。而北元时期,蒙古骑兵往往在战争中遭遇经济剥削,许诺战利品归个人所有,但实际情况是,他们必须将抢来的战利品交给集体,自己所能分到的极为有限。而且,死后连埋葬都可能没人管。对比之下,明朝提供的福利待遇无疑要吸引这些蒙古人。换作是你,我也会选择明朝。
正是这支强大的蒙古军队,救了朱棣一命。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朱棣很可能在建文帝的攻击下被灭掉。那时,北平被困,朱棣求援于宁王。当时,宁王并未直接答应提供军队,因为他知道朱棣的反叛心思,肯定不会轻易援助。然而,朱棣巧妙地用金钱收买了朵颜三卫的首领。通过金钱的诱惑,这些蒙古骑兵随即投身到朱棣的一方,以摧枯拉朽之势,接连攻破敌军。这一事件也深刻地揭示了,只要条件合适,足够的金钱就能吸引到强有力的外援。尽管如此,即便是再强的军队,最终也难逃消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