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和张献忠是同年同月出生的,他们都是陕西人,曾经在朝廷工作过,并且都有造反的念头。在百姓生活艰难的时候,他们先后举起了起义的大旗。公元1633年,已经28岁的李自成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决定找个地方展现自己的才华。他渡过黄河,来到山西投靠舅舅。巧合的是,同年,张献忠也带着一帮小弟来到李自成的舅舅家蹭饭。
可能是因为舅舅偏心,李自成一直未能崭露头角,而张献忠却越发强大,甚至有能力与地方势力抗衡。张献忠的成长速度令人惊讶,他的实力已经足以成为像李自成舅舅那样的强大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对张献忠的崛起非常关注,两人关系密切,成为了彼此的“兄弟”。
公元1635年,明朝军队对起义军展开了围剿,李自成的舅舅组织了一个起义军会议。在会议中,李自成提出了一个策略:将军队分为两队,一队看守东边,另一队守西边。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案不错,于是行动起来。李自成与张献忠共同领导东面的队伍,他们的配合十分默契,成功地击退了明军数十里。随后,他们一起攻占了朱元璋的老家——凤阳。
为了争夺财富和地盘,李自成与张献忠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兄弟之间的竞争变得激烈。最终,李自成决定向北进军,扎根黄河流域,而张献忠则南下,将长江流域作为主要战场。
公元1636年,李自成的舅舅被明军俘虏,李自成趁机接管了部队,成为新的闯王。张献忠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愤怒,但也只能吞下自己的怒气。到了公元1638年,李自成在与明军的对抗中败北,不得不带领残兵败将投靠张献忠。表面上张献忠热情接待李自成,但私下里却打算对其下手。幸运的是,李自成及时察觉到危险,成功逃脱了张献忠的暗算。
公元1641年,张献忠遭遇了明军的打击,同样陷入困境,最后不得不向李自成求助。此时,李自成想起了自己当初被张献忠置之死地的情形。幸好,李自成的部下与张献忠的部下有交情,最终成功帮助张献忠逃脱,避免了李自成的复仇。
从此,两人彻底成了死敌。当明军入侵山海关时,李自成与张献忠分别抵抗,但始终未能联手。公元1644年,李自成与清朝军队在山海关展开决战,而张献忠不但没有支援,反而趁机夺取了李自成的后方基地。公元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战败后不幸身亡。两年后,张献忠也在与清军的对抗中死亡。两位英雄以这样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实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