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讲到,在吴石将军遇害前后,有多达9位中将被蒋介石以“通共”名义枪杀,其中除了吴石将军之外,还介绍了陈宝仓、周伟龙、李玉堂三位的遇害经过,接下来我们书接上文,讲一讲其他几位遇害的中将。
首先是已经因病无法行走,最后仍被担架抬到刑场之上遭到枪决的李友邦。
李友邦将军原名李肇基,台湾省台北人,他参加革命的时间相当早,早在1913年,18岁的李友邦就投身于反抗日本殖民台湾的运动之中,后险遭逮捕,所幸成功脱身,只是暂时不得已离开了台湾来到大陆。
到大陆后,李友邦受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感召,前往广州并进入黄埔二期就读,抗战爆发后,李友邦提出“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的口号,组建台湾义勇队,号召全体台胞加入,为协助祖国赶走侵略者贡献力量。
这个台湾义勇队,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支由台湾同胞在大陆成立的抗日队伍,可以说意义十分重大。
在这个过程中,李友邦以及他组建的台湾义勇队(后改编为台湾义勇总队,李友邦任中将总队长)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抗战大业尽绵薄之力。
第一是对敌开展政治工作,李友邦利用义勇队成员大多熟悉日语这个优势,深入日伪据点获取情报并翻译,同时对俘虏的日军士兵审问,将这些情报汇集整理后交给抗日队伍,而这就为包括我军在内的中国军队提供了极大便利。
而第二,则是开展医疗救助工作,考虑到抗日队伍对医疗救助需求极大,因此李友邦组织义勇队先后在浙江金华、兰溪以及福建建阳成立医院,所有中国军人、家属以及当地贫苦民众全部可以免费进行治疗,更重要的,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李友邦开设的几家医院还自力更生,同时也哦才间断宣传抗日等工作。
单是这两点,就足以说明李友邦将军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这还不算完,李友邦将军在当时就意识到了少年是强国之基础,所以把年青一代教育好,才能让革命事业有继承,带着这种思想,李友邦又组织成立台湾少年团,亲自为这些少年为授课,而这些人也成了后来革命事业的中坚力量。
但也正因为积极投身抗日,李友邦将军几次遇险,虽说他侥幸脱险,但他的二弟李友先、三弟李友烈,均遭到日本特务杀害。
抗战胜利后,李友邦率台湾义勇队部分成员返回家乡,而他带回去的人中,有十分之一都是我地下党,其中,后来因蔡孝乾叛变导致牺牲的朱枫,其小女儿陈明珍(即陈倬如,是朱枫与第一任丈夫陈绶卿所生)就在其中。
除此之外,李友邦的妻子,正是有“抗日花木兰”之称的严秀峰(与李友邦1941年结婚,夫妻二人被誉为“烽火侠侣”)。
不仅如此,台工委基隆工委书记钟浩东(蔡孝乾叛变前第一个被捕的地下工委干部),也是由李友邦推荐的。
可以说,李友邦将军与我地下党有着极深的渊源,但也正因如此,导致了他后来被捕。
钟浩东被捕后,国民党保密局从他口中得知了“老郑”这个信息,但对于老郑是谁、在哪里、又是负责什么的,当时谷正文一无所知,钟浩东也咬死不说,在这种情况下,谷正文派出一特务打入高雄工委内部,获悉了工委副书记陈泽民的位置,最终经过蹲守,成功抓到陈泽民。
从陈泽民这里,谷正文弄到了“老郑”的住址,并在后来抓到了“老郑”,也就是蔡孝乾,而蔡孝乾第一次被捕之后,利用特务松懈居然逃出去了,结果不久后因为耐不住乡下生活清苦,准备去镇里吃牛排时,被蹲守在附近的特务抓了个正着。
二次被抓后,蔡孝乾很快叛变,供出了一大批地下党以及涉及到地下党的人员名单,这其中,就有李友邦的妻子严秀峰。
1950年2月18日,也就是吴石将军被捕前夕,严秀峰被抓,当时保密局由于还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严秀峰就是地下党,因此最开始只是以“交友不慎、知匪不报”为罪名,判处严秀峰10年徒刑,结果老蒋得知后,当即批示,“高官之妻,加重5年”。
但即便如此,李友邦将军当时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毕竟平时他对各种细节极为注意,因此保密局根本没有找到任何有关他的线索,因此,当时李友邦将军还被允许带着孩子探望妻子严秀峰。
一直到1951年11月,保密局才从包括蔡孝乾在内的大量被捕人员的所谓供词中,找出了涉及到李友邦的证据,当月18日,李友邦将军被捕。
李友邦将军被捕的时间,正是老蒋一手策划的“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当时老蒋可以说几乎成了惊弓之鸟,只要涉及到“通共”,不管证据是否确凿,都会毫不留情,而李友邦将军便是因此被害,当时老蒋对他冠以的罪名,居然是“包庇中共匪谍,且早已加入中共组织,并未能及时履行自新手续”。
1951年11月30日,李友邦将军遇害,年仅46岁,遇害时他已无法行走,最终特务们抬着他上了刑场,好在其妻子严秀峰在1965年出狱,并独自抚养儿子长大成人,让将军血脉得以延续。
而与李友邦将军几乎同时遇害的,还有徐会之将军。
徐会之将军的履历,可以说相当耀眼,除了毕业于黄埔一期之外,当初他还是国民党政工系统的“四大干将”之一,而他加入我党时,介绍人是董必武和陈潭秋。
徐会之将军在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历,就更不用多说了,总之就是贡献很大,他曾利用自己在国民党中的身份,多次传递情报和掩护我地下党,如在汉口任市长期间,中共武汉地下组织负责人程维黄就长期住在徐会之将军的家中。
到1950年,徐会之将军受组织上的委派决定赴台,而他当时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计划策反时任台湾警备司令的彭孟缉。
但不幸的是,由于彭孟缉极为狡猾,在套取了徐会之的话之后反手将徐举报,最终导致徐会之将军被捕。
这一点,算是徐会之将军的失误,但在被捕之后,他却拼着牺牲,走了一步极为高明的妙棋。
首先是递交了一份“自首书”,在这份“自首书”里,徐会之将军重点描写了自己与彭孟缉的会面过程,并强调了彭孟缉的态度动摇,而这就给当时已是惊弓之鸟的老蒋心里又钉了一个钉子,后来果不其然,彭孟缉很快被调离警备司令岗位,改为闲职。
此外在自首书之中,徐会之将军“炮制”一个以“长江7号”为首的庞大地下组织,称这个组织已经遍布台湾各个要害部门,自己只不过是其中一员,但实际上,这个地下组织根本不存在,而这就让保密局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人力去追查这个不存在的地下组织,这么一来,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掩护真正的地下党成员的作用。
由于“自首”有功,因此徐会之将军最开始只被判处5年徒刑,但老蒋根本不同意,批示“此判过轻,着再查”,而在之前,吴石将军也是如此,法庭多人力保,但老蒋最后直接绕过了正常的司法程序批示死刑,这一次他如法炮制,对徐会之将军同样没有留情,最终批示,“应即枪决可也”,并强调“死要见尸”。
1951年11月18日(一说是1951年12月19日),徐会之将军遇害。
在1951年遇害的,还有一位中将,即徐继武将军,徐继武是山东掖县人,早年间曾在直鲁联军徐源泉麾下,后随徐源泉投了老蒋,而他后来能投身革命事业,主要得益于他的山东老乡,即后来任华野特纵副参谋长的董尧卿。
在1949年5月,国军成立暂1军,而该军主要组成之一便是徐继武的老部队,并且该军军长也是徐继武当年的老部下,后该军撤往舟山,而徐继武当时则在董尧卿的动员下,最终同意前往舟山策反老部队,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策反并未成功。
到1950年5月,徐继武随军前往台湾,而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当时蔡孝乾已经叛变,吴石将军也已遇害,而保密局正在到处抓人,因此,曾在暂1军担任过团长的一名周姓军官被捕,而此人在被捕之后,熬不住特务的酷刑,就把徐继武供了出来,称他是解放军派来策反的。
就这样,徐继武被捕,最终于1951年4月被杀害于台北马场町,1999年,徐继武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最后一位,是蔡汝鑫中将,蔡汝鑫是台北人,早年间曾因在国军中受到不公正待遇愤而去了延安,并在延安正式入党,抗战胜利后,受组织委派返回台湾从事地下工作,是台工委武装部长张志忠的直接下线,曾暗中保护过台共领导人谢雪红。
在此期间,蔡汝鑫任基隆要塞司令部中将顾问,他利用职务便利,多次从基隆要塞运送武器支持起义民众。
我们都知道,张志忠将军是在1949年被捕的,被捕之后,他面对酷刑始终没有透露出任何组织上的信息,这也就让他的直接下线蔡汝鑫一直安然无恙,一直到张志忠将军被害前夕,蔡汝鑫才因为涉及到其他案件被捕,并很快遭到杀害,由此也再次说明,张志忠将军真的是一个硬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