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终于在板门店画上句号。中美双方签署停战协定,志愿军撤回38度线以北,美军退回以南,三年多的血战宣告结束。为了表彰志愿军的英勇,中朝两国政府先后颁发了勋章和荣誉称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在1954年1月1日发布命令,授予彭德怀元帅“一级解放勋章”,副司令员陈赓大将“二级解放勋章”,参谋长邓华中将“三级解放勋章”,总计1000多人获得表彰。同时,还评选出“一级英雄”、“二级英雄”、“三级英雄”等荣誉称号。朝鲜方面则授予“自由独立一级、二级、三级勋章”,总计约2000人受奖。
然而,第39军副军长谭友林将军,却一直未能如期领取勋章。直到1992年,他在访问朝鲜后,才迟到四十年地获得了当年的抗美援朝勋章。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1950年11月1日,谭友林将军站在云山南面的一座山头上,用望远镜观察敌情。那时,他刚带领第39军入朝参战,面对的是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一支拥有百年历史的王牌部队。云山地处重要交通枢纽,一旦失守,通往鸭绿江的道路将被敌方掌控,后果不堪设想。
谭友林根据地形和敌情制定了周密作战计划:第117师从东北方向进攻美军第8团及南朝鲜第12团,第116师从西北方向攻击第5团,第115师从西南方向攻击第7团,目标是包围并歼灭敌军第8团,切断其后路,再发起总攻。
他深知美军装备精良,但不擅长山地作战和夜战,而志愿军则经验丰富、善于机动和奇袭。谭友林有信心,只要充分发挥优势,就能战胜敌人。
战斗开始后,各部队借助夜色和森林掩护,悄悄接近敌人阵地,成功避开巡逻和哨兵。下午五点,进攻信号发出,火箭弹、迫击炮、手榴弹和步枪火力如潮水般倾泻,美军措手不及,被志愿军包围。谭友林亲自带领一个连冲锋在前,占领高地,为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同时派出小分队切断桥梁阻敌增援。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战斗,美军第8团几乎全军覆没,第5团和第7团也遭重创,被迫撤退。
谭友林将军凭借卓越指挥,让第39军取得辉煌胜利,树立了志愿军威名。在朝鲜,他共指挥五场战役,后因伤势严重和国家调令提前回国。1951年春季攻势中,他在突破敌防线时右腿骨折、左腿被弹片划伤,突围后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同时,他被派回国内,担任东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负责边境安全和反间谍工作,成功破获美国间谍活动,获取重要情报。正因提前回国,谭友林未能及时接受授勋。
直到1992年,谭友林再次踏上朝鲜热土。曾与他并肩作战的朝鲜官员向金日成汇报了他的情况。朝鲜政府决定为他补发勋章,并在机场举行隆重仪式,授予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这枚迟到整整40年的勋章,终于将谭友林将军当年的英勇与贡献铭刻在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