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发布了一段关于1932年尹奉吉义士在上海炸日本侵略者的视频,许多朋友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对于我们称他为“韩国义士”表示疑虑。他们认为当时并没有“韩国”这个国家,应该称他为“朝鲜义士”。今天,我们就大家关心的“朝鲜半岛国名”问题做一下简单解释。
首先,大家应该知道,朝鲜半岛历史上曾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依据《波茨坦公告》,美苏两国以三八线为界,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南北部分,从而将半岛分裂为两个区域。1948年,南部宣布成立了大韩民国,而北部则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根据朝鲜的历史文献,传说中的祖先檀君在公元前2333年左右在平壤建立了朝鲜王国,国名意味着“国位于东方,先受朝阳的光辉”。古朝鲜一直延续至公元5世纪后,朝鲜半岛进入了百济、高丽、新罗三国时期。到了1388年,李成桂发动兵变控制了高丽,并在明朝的帮助下将国家改名为“朝鲜”,建立了李氏朝鲜王朝。 1897年,李氏朝鲜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以抗议日本对朝鲜的干涉。1919年,朝鲜半岛爆发了著名的三一独立运动,随后在中国上海成立了流亡政府,并定国名为大韩民国。视频中提到的尹奉吉义士,正是在大韩民国流亡政府的安排下,执行了炸日本侵略者的行动。 二战后,朝鲜半岛结束了日本的殖民统治,南部成立的大韩民国继承了上海流亡政府的国名,而北部成立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则继续沿用了历史上“朝鲜”这一名称。 除了历史原因,我们称尹奉吉为“韩国义士”还有一个原因:1998年4月29日,在今天的上海鲁迅公园(即尹奉吉当年炸日本侵略者的虹口公园)树立了一块介绍尹奉吉事迹的石碑,碑文上明确写道“尹奉吉,号梅轩,韩国人”。石碑上详细记载了尹奉吉如何在1932年4月29日,乔装参加日本侵略军的阅兵大会并成功炸死日本侵沪派遣军司令白川义则大将,炸伤多名重要官员。尹奉吉当场被捕,并于同年12月19日在日本金泽英勇就义。 二战胜利后,韩国临时政府代表李始荣曾感叹:“我们光复了祖国,重新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这一切都是尹奉吉义士的功劳。”尹奉吉不仅在韩国被视为民族英雄,他的遗骨在1946年被从日本运回韩国并安葬在汉城孝昌公园义烈祠墓地。为了纪念他,尹奉吉的故乡韩国忠淸南道礼山郡建立了忠烈祠,并保护了他的故居。尹奉吉的事迹被写入了韩国的教科书,每年4月29日,家乡都会举行梅轩文化节,纪念他的壮举。 在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韩国首尔大学演讲时曾提到:“历史上,每当面对危难时,中韩两国人民都相互帮助……中国境内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上海纪念尹奉吉义士的梅轩等,都见证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因此,在我们的视频中,我们称尹奉吉为“韩国义士”,这是基于明确的历史背景和他当时效忠的组织,也符号了历史的脉络。当然,我们理解有些网友因为现今的国际局势或意识形态,认为“朝鲜”更符合尹奉吉当年所代表的国家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