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太上皇”,大家可能知道这是皇帝的父亲的称号。这个制度最早出现在秦朝。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后,为了追尊自己的父亲秦庄襄王嬴楚,就封他为太上皇。因此,嬴楚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一般来说,皇帝很少主动退位成为太上皇,因为这个位置并不轻松。中国历史上大约有500位皇帝,但真正做过太上皇的只有26位,其中不少是追封的。不过,唐朝比较特殊,这个朝代竟然出了7位太上皇。下面我们来看唐朝的太上皇们。
唐高祖李渊
李渊建立唐朝后,因皇位继承问题,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发生矛盾。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杀。李世民掌权后,李渊被迫退位,成为太上皇。他于635年去世。
武则天
武则天在位期间权倾朝野,但705年,在宰相张柬之的支持下,唐中宗复辟,武则天被迫退位。退位后,她被尊称为“则天大圣皇帝”,晚年因病去世。
唐睿宗李旦
唐睿宗通过政变上台,依靠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的支持。不过上位后,他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产生矛盾。最终,唐睿宗并不留恋皇位,主动将皇位让给儿子李隆基,于716年去世。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是唐朝极具影响力的皇帝,他开创了“开元盛世”,但安史之乱也毁掉了大唐。战乱后,太子李亨继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唐玄宗于762年去世,他的儿子唐肃宗几个月后也去世。
老子之父李敬
有趣的是,唐玄宗时期还尊封老子的父亲李敬为太上皇,可见唐朝皇室在尊号上的玩法颇为灵活。
唐顺宗李诵
唐顺宗即位后致力改革,但触怒了部分太监,不久便中风,最后被迫退位,仅45岁就成为太上皇。
唐昭宗李晔
唐昭宗性格多变,身边大臣和宦官都对他心生畏惧。宦官联合拥立太子李裕,将他幽禁并尊为太上皇,年仅34岁。可见,宦官在唐朝权力之大。
总体来看,唐朝的7位太上皇中,只有唐睿宗是主动退位的,其余大多是被迫的。这也说明了皇帝的位置诱惑极大,但危机同样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