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三国时期可以说是最坎坷的君主之一。他家境贫寒、权势微薄,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实属不易。好不容易建立了自己的基业,却没想到这来之不易的成就,很快就因为一些意外而化为乌有。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与他的二弟关羽有关。若非关羽的举动,刘备或许有机会成为一统天下的霸主,但也正是关羽的冲动,间接埋下了蜀汉最终灭亡的祸根。
当年,刘备经过精心谋划,成功夺取益州,并在汉中之战中大败曹操,一时间风光无比,连曹操都不得不对他心存敬畏。然而好景不长,关羽的行为改变了一切。关羽看到刘备夺得益州,担心自己因未立战功而地位下降,于是决定主动出击,攻打刚刚兵败的曹魏。然而关键时刻,孙权趁机偷袭荆州,迫使关羽回防,最终关羽兵败被杀,荆州也落入孙权手中。
刘备和关羽兄弟情深,关羽被杀让刘备心中愤怒难平。尽管蜀汉刚刚建立,国力尚弱、粮草不足、将士疲惫,他仍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阻,执意出兵东吴报仇。最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于陆逊之手,蜀国元气大伤,也为蜀汉后来的衰落埋下伏笔。
刘备出兵的初衷完全是为了替关羽报仇。如果当初关羽能守住荆州,在刘备夺取益州、击败曹操的关键时期稳住战略要地,那么刘备完全有能力一统天下。但关羽因私欲和一时冲动,不仅让刘备辛苦积累的基业毁于一旦,还使蜀国的领土从荆、益两州缩水至仅剩益州。这一地理劣势也严重限制了蜀汉的发展潜力。
此外,关羽的失误还破坏了曾经亲密的孙刘联盟,使两家互生猜忌甚至兵戎相见。如果荆州守住,孙权无机可乘,蜀吴之间也不会爆发冲突,刘备也不会因为报仇倾全国之力东征东吴,夷陵之战的惨败也就不会发生。蜀国因此元气大伤,一时间难以恢复。
综上来看,蜀汉的灭亡并非刘禅或诸葛亮的责任。诸葛亮已经尽了全力,而刘禅的能力有限,他也尽了自己的所能。真正导致蜀汉走向衰亡的,是关羽当年的冲动与失误,间接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使蜀汉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