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但其实在刘备第一次去请诸葛亮时,他遇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崔州平。刘备和崔州平聊了很长时间后,认为崔州平也是一个有才之人,于是想请他一起随自己回去。然而,崔州平却拒绝了刘备,表示自己并没有做官的打算。
当刘备第二次来到隆中时,崔州平已经和诸葛亮达成了合作的约定。尽管如此,崔州平还是提醒刘备,告诉他只有顺应天命,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崔州平不愿意出山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看到了当时的局势,并担心刘备虽然有复兴之志,但时机不对,最后可能会白费力气,甚至帮助了别人打下基础。
崔州平十分清楚当时的局势,他认为聪明的诸葛亮一定能看透这一切。崔州平曾对刘备说过一句话:“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崔州平认为刘备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主公,但此时出山的时机并不合适。因为当时北方曹操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而孙权在江东也有三代的积累,刘备不过是一个有皇室血统的落魄人物。
正是这样的局势,后来诸葛亮决定出山。凭借他卓越的才智,帮助刘备在群雄争霸的局面中站稳了脚跟。然而,三国的后来发展正印证了崔州平当年所说的话。刚开始,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势力逐渐衰弱。
其实,诸葛亮当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刘备的坚持让他觉得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因此他决定亲自出山尝试一番。然而,最终,他的努力还是未能改变局面,蜀汉的命运依旧未能改变。
这就是当时局势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崔州平对于时局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