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初年,光武帝下令邓禹带领大军西征。当邓禹攻下河东地区时,张宗慕名而来,拜见了邓禹。张宗的聪明才智给邓禹留下了深刻印象,邓禹便上表推荐张宗,任命他为偏将军。从此,张宗便与邓禹一同出征西域。
当邓禹率军进入关中时,遇到了强大的敌军——数十万赤眉大军。由于汉军兵力不足,正面作战必定无法获胜,邓禹决定带领部队撤退,依靠城池防守。古代军队撤退时,往往需要安排一部分兵力留下断后,确保主力能够安全撤离。当时,邓禹的手下将士们都不愿承担这个危险的任务,纷纷推辞。邓禹一时无奈,便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通过抽签决定谁来断后。
他把所有将领的名字写在竹简上,放入箱中让大家抽签。其他将领都按顺序抽取,唯独张宗迟迟不肯上前。邓禹询问原因,张宗愤怒地回答:“死生有命,难道我张宗会因为推辞而逃跑吗?”邓禹见他如此坚决,便劝道:“你有年老的父母和弱小的子女在营中,难道不考虑一下吗?”张宗豪迈地回答:“我听说,一个兵卒尽全力,百人也不能挡住;万夫舍得死,便可横行天下。如今我拥兵数千,面对敌军数十万,我为何要预料必败呢?”
最终,邓禹决定留下张宗断后,而自己亲自指挥主力撤退。张宗则督促士兵加紧构筑防御工事,并誓死守卫。等到邓禹的主力彻底撤离后,张宗开始全力以赴进行防守。
邓禹在后方城池安顿下来,听到有人议论说:“凭张将军的人力,怎么可能挡得住百万大军呢?这就像是把一团雪放进沸水里,最终必定溶化。”听了这些话,邓禹开始为张宗的安危担心,于是急忙派遣步骑兵二千前去支援张宗。然而,令邓禹意外的是,张宗不仅没有被敌人击败,反而成功击退了赤眉军。
原来,赤眉军虽人数众多,但由于仓促集结,士兵并不整齐。张宗率军迎战时,赤眉军看到他英勇无畏,误以为汉军有强大后援,不敢迎战,最终选择了撤退。赤眉军的撤退使得张宗得以顺利返回大部队。邓禹得知后,对张宗的勇气十分钦佩,其他将领也纷纷称赞张宗的英勇表现。
之后,张宗还曾夜袭长安,成功潜入敌营,击败赤眉军,虽身受重伤,险些丧命。伤愈后,张宗与邓禹一同返回洛阳,光武帝封他为京辅都尉。几年后,张宗再次与冯异联手征讨关中诸营,取得了显著的胜利。光武帝为此升他为河南都尉,并在几年后任命他为太中大夫。
随着天下的安定,张宗依旧活跃在战场上。他开始清剿各地盗贼,尤其是青州、冀州、琅琊、北海等地的盗贼,在他的进攻下纷纷覆灭。而沛、楚、东海、临淮等地的盗贼则因为畏惧张宗,最终互相内讧,自行灭亡。
尽管张宗不是东汉初年最强的猛将,但凭借他果敢的决断和英勇的行动,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威名。他的事迹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