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安倍经济学救得了日本吗,未来的日本又该何去何从?
创始人
2025-10-22 22:02:58
0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东北,很快就到达了朝鲜

此时日本败局已定,但是日本高层还在犹豫是否投降。

这时候就有人提出,别看美国和苏联现在交好

但是两国意识形态不同,之后迟早会打起来。

如果日本此时顽强抵抗,坚决不投降,

之后苏联肯定会完全占领朝鲜半岛,之后两方对立

日本很有可能被分成两部分,并且相互对立。

相反,如果现在投降,未来的对抗就会主要发生在朝鲜半岛。

一旦东西对立形成,美国会迅速扶持日本,让日本成为东亚的重要支点。

房间沉默片刻,最终做出投降决定。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面靠向美国。

那一代日本政客的算盘很直白:冷战里模棱两可只会被当透明,选边站才能拿到最大好处。

1960年,岸信介把桌子收拾妥当,推动签下新版《美日安保条约》。

条约给了驻日美军更多权限,加强了美国对日本的控制

引起了日本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国内骂声不少。

可美国看到了“你放心我跟你走”的姿态,立刻打开市场大门。

门票拿到手,日本经济像被按下加速键,

制造业、出口、金融支持三件套一起上,城市灯火一年比一年亮。

但是快乐总是短暂的,日本的快乐从1985年开始戛然而止。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开始释放缓和信号。

美苏对抗的火焰一点点低了下去,日本“东亚前哨”的位置不再金贵。

紧接着金融领域的齿轮改变了方向,美国开始了对日本经济的绞杀。

1988年,日本被迫引入日经225指数期货,

之后日本的经济便被外资做空,促成了1991年日本金融泡沫的破灭

股市和地价一起下坠,纸面财富像落叶一样散。

真正把产业骨头敲裂的,还在更早。

1986年,美日签下半导体条约。

对美出口加关税,国内市场要给美国企业至少20%的份额。

厂商外销被卡、内销被挤,研发投入像被扯住袖子往后拖。

1989年又来一刀,半导体“保障”条约要求开放知识产权与专利。

多轮夹击后,材料、设备、工艺、生态被连根带叶削掉一截。

1994年,相关条约到期,日本方面宣布“使命完成”,对美国不再构成威胁。

但是美国可没有善罢甘休,不满足于只是遏制日本芯片的发展,

而决心将其赶尽杀绝。最终1994年美日再次签署半导体条约。

日本政界并不是没有反思。

90年代的吃瘪让人看清,命门抓在别人手里不好受。

想找一条能喘气的路,得借区域的力。

第一张牌压在中日韩自贸区上。

2012年5月13日,北京,中日韩三方签署促进便利和保护投资协定

三边自贸的门帘被掀起。

三国GDP加起来是全球的四分之一,工业产值占到全球的四成。

真要成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就会成为全球最核心的经济区域,牵一发动全身。

对日本来说,这是一条借邻居的产业密度换自主空间的路。

但是现实往往不会按照设想走,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最终还是没能形成。

协议刚落笔没多久,掌管中日韩自贸区的财务大臣松下忠洋被曝在家上吊,

理由说是“汛情压力”;

再过六天,驻华大使西宫伸一临行前猝死。

两件事连着来,就像有人悄悄掀了桌角,杯盘全响了起来。

日本政坛这才真切体会到一句老话,胳膊拧不过大腿,

想在两头之间找平衡,没那么容易。

最先踩刹车、换挡的是安倍晋三。

对外收起“自贸做大”的幻想,抱紧美日同盟,

对内把重心挪到经济上,搞安倍经济学,先稳住局面再谈别的。

作为岸信介的外孙,安倍系统吸收家族政治经验,

对美日关系的结构性约束有清醒判断。

他选择以经济政策换取外交回旋。

2014年推出被称为“三支箭”的安倍经济学,

目标是在缓慢通缩与增长乏力中寻找突破:

首先以量化宽松注入流动性,力争实现2%通胀和稳定增长;

其次在达到增长目标后提高消费税,扩大财政收入,

以“增长—增税—再增长—再增税”的循环来重塑财政与增长的动态平衡。

简而言之,是先以债务与货币工具激活经济,再靠税收回补财政。

关于这一组合是否带来实质性的增长,数据给出谨慎的答案。

2014年之后,日本并未稳定达到2%的增长目标,GDP曲线缺乏持续上扬的弹性。

日本这几年最大的问题是“钱和劲儿都跟不上”。

不仅是经济长不快,消费税收也达不到预期,结果就是日本的财政缺口越补越大。

日本原计划是到2020年把“经济增长、社保改革、财政再建”三件事一并做完,

还想借东京奥运会带动一波投资和信心。

但是很不走运,日本在2020年遇到了疫情,奥运会也没有办成,

不过,2019年日本的GDP增速就已经是负的,

说明没等疫情来,日本经济增长就先熄火了。

政府内部算过一笔几乎做不到的账:要想把财政收支勉强拉平,

政府债务得压到GDP的60%,消费税要拉到33%,经济增速还得冲到3%。

把这三条放在日本现在的人口、产业和内需情况里看,

难度就像让一辆老车同时提速、减重、还要多拉货,基本不现实。

好理解地说,安倍经济学就是“政府多借钱、央行来兜底、用超低利率把市场托住”的组合拳。

可日本本来就欠了一座“债务大山”——国债规模大约是全年经济体量的2.6倍,

日本财政每年都要指出一大笔钱去还利息,

所以日本的利率一旦升高,那日本财政不就炸了吗

所以日本只能被动把利率按在很低甚至接近零。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美联储加息、全球利率上行时,

日本央行就还死守“收益率曲线控制”(不让长期利率跳涨),

因为一跳涨财政就可能扛不住,接着会牵连到汇率和物价,金融稳定都受影响。

换句话说,这套做法可以暂时缓解日本的经济发展,

但是不仅没有彻底根除,还留下了“只要利率上行就出事”的炸弹。

日本在苏联出兵后,迅速投降,很好的避免了自己成东西对立的主战场

甚至二战后还能依靠美国经济迅速恢复,并发展到下一个阶段。

现在日本依然沿用这种风险意识。

面对周边力量的快速成长,日本选择尽可能延宕,以拖延替代正面冲撞。

不少国家在东南亚峰会中的姿态也印证了“不当棋盘”的集体偏好,

拒绝被迫站队,避免在大国博弈中成为地理意义上的耗损之地。

乌克兰危机的经验更强化了这一点:

小国被纳入更大议题的对抗逻辑,冲突一旦落地,

成本主要由战场所在承担,胜败之后结构性损失难以逆转。

有人说安倍是“稳健右翼”,要是他不在会逼出日本更极端的右翼。

但其实这类标签常常取决于实力对比,

当你和对手差距大时,对方再强硬也会被看成“稳健”;

差距更大时,这种“稳健”又会显得“温和”。

现实中的硬实力就像一只手,来回调节镜头光圈,

让同一群人看上去时而偏激、时而克制。

日本的经济压力不只体现在数据里,也能从社会现象里摸到。

日本的色情行业非常发达,之前这是一个非常赚钱的行业

2020年前后,日本做“爸爸活”的女性人数大增,

供给一多,价格就往下掉,单次收益下降了50%。

一次陪同只剩5000到1万日元,折合人民币也就200到300元。

这可不是行业波动,而是太多走投无路的百姓投身到这个行业。

日本最近又因为俄乌冲突,导致原油和大宗商品涨价,进口成本抬高

屋漏偏逢连夜雨,日本最近又遇到日元贬值,半年里贬了约23%

结果就是日本连着十个月出现贸易逆差,

这种场面已经几十年没见过,如今又回来了。

除了这些,日本的制造业也不再吃香,

之前日本汽车能够一骑绝尘,遥遥领先,是因为耗油低

但现在电动汽车的推出,也抢占了不少日本车的市场。

在中国的多家日本车企销量跌超27%,电动车销量却一直再升。

汽车行业是日本经济的支柱行业,占日本工业产值约40%,

相关就业超530万、大约日本约十分之一劳动力。

现在整个汽车产业都受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冲击,留给日本的时间比想象中要短。

美国设置的经济壁垒把日本逼向绝路,

日本反思受制于人,但是却没有找到解决办法。

安倍试图以经济手段增厚国力也没有看到效果。

而且,在这几十年里,美国在芯片等尖端环节又不断对日本进行围追堵截,

最终导致日本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矛盾与居民对生活的不满。

以往类似情节发生的时候,日本就开始对外侵略转移国内压力了。

但近几十年中日军事差距拉大,日本对自己的军事就更没有自信了。

更何况,日本为了本国的经济发展,也不愿意在成为美国的棋子。

即使无法完全摆脱,也不愿如美国所愿。

以安倍为代表的政坛老手在各环节尽量拖延美国的外部计划。

随着一声枪响,谁是最大受益者仍未可知。

可以确定的是,政治与经济还会互相放大很久。

政治摩擦带来不确定,经济下行又推高政治噪音,越绕越紧。

任何一剂立竿见影的灵药都会被债务、利率、产业与人口四块钢板卡住。

日本要在棋盘和棋子之间留一点空,要在产业转型和财政约束之间找一条线,

要在安全波动里避免被前置成主战场,每一步都像在窄桥上走,风一大就要贴着栏杆。

谁都知道桥对面有灯,但脚下这段路,只能一步一步地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文脉守望传经典!张伯驹潘素艺术... 提起“红双喜”,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享誉全球的上海老字号乒乓器材。事实上,红双喜集团旗下汇聚“红双喜”...
话剧《鳄鱼》主演赵文瑄获国家舞... 日前,我国专业舞台艺术领域最高奖项文华奖揭晓第十八届评选结果。演员赵文瑄凭借在话剧《鳄鱼》中的精湛演...
胡沈员、常宏基携力作巡礼!20... 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6日讯(记者 潘润华)11月5日,“2025湾区舞蹈艺术季”在深圳滨海艺术...
香港芭蕾舞团携史诗巨作《布兰诗...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1月6日报道:11月14日至15日,香港芭蕾舞团以其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作品《布兰诗歌...
抱犊崮“红叶徒步路” 多角度邂...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6日讯 金秋时节,枣庄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专为偏爱舒缓赏秋的游客,开辟了特色 “...
重庆启幕第二届匈中艺术沙龙 展... 中新网重庆新闻11月6日电(记者钟旖)第二届匈中艺术沙龙近日在重庆启幕。 本届艺术沙龙作为“2025...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具体刊发...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创刊于2010年,由安徽出版集团主管,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安徽博物院...
全世界范围内关于家族历史的书籍 中国宗族通史 第一部分、家族史书: 一、《世界家族史》 作者:Mary Abbott等人(美国) 提...
中俄师生交流陶瓷艺术 11月1日,山东交通学院顿河学院师生正在山东淄博孙佳陶瓷文化馆参观学习。当日,山东交通学院顿河学院大...
视觉中国档案频道:摄影师王文澜... 2025-11-06 12:05:48 作者:狼叫兽 在新闻摄影领域,有些作品能穿越时间长河,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