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尼克松,那个亲手推开中美关系冰封大门的美国总统,晚年却公开表示,他非常后悔当初访问中国。
这简直是历史开的最大玩笑!一场被誉为“改变世界的一周”的破冰之旅,怎么到了始作俑者嘴里,就成了悔不当初的败笔?
美国人以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棋手”,来给贫穷的中国一点“施舍”,结果却发现,自己精心策划的一盘大棋,从头到尾都被对方看得一清二楚。
很多人至今都以为,当年是中国“四面楚歌”,被苏联百万大军压境吓破了胆,不得不寻求美国保护。
这简直是把历史看反了。
真正“四面楚歌”的,不是中国,恰恰是不可一世的美国!
60年代末,美国的日子那叫一个惨。
对外,在越南战争的泥潭里是越陷越深,拔不出腿来,国内的反战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经济危机也跟着爆发。
用毛主席的话说,美帝国主义就像“十根手指头按着十个跳蚤”,战线拉得老长,看着气势汹汹,实际上手忙脚乱,一个也按不住。
更要命的是,它后院也起火了。
英国、法国这些老欧洲盟友,纷纷跟美国离心离德,霸权阵营搞得四分五裂。而苏联瞅准机会,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美国发起猛烈攻势,让美国难以招架。
就在这种焦头烂额的背景下,尼克松和他的“高参”基辛格,自以为想出了一个绝世妙计。
这个妙计的核心,就是“联华制苏”,把中国推到对抗苏联的第一线当炮灰。
在尼克松看来,中苏刚刚在珍宝岛打了一仗,关系紧张,而中国又穷又弱,根本没理由拒绝美国伸出的“橄榄枝”。
只要中国接受了美国的“保护”,哪怕只是一个“核保护”的口头承诺,这盘棋就活了。
中苏关系必然更加恶化,苏联就得把更多精力放在中国身上,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压力瞬间就能减轻。
同时,中国为了应对北方的巨大威胁,自然就没精力去支援越南,也没力气去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了。
这算盘打得噼啪响,简直是一箭N雕的完美计划。基辛格,确实不是个傻子。
尼克松和基辛格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一件事。
他们面对的,是毛泽东。
在美方看来,给中国提供“核保护”这块免费的“巧克力”,中国没有理由不接受。
但毛主席和周总理看得清清楚楚:这哪是巧克力,这分明是裹着糖衣的毒药!
中国的国家安全,什么时候需要建立在美帝国主义的“保护”上?一丝一毫也不行!
早在来之前,中国就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全世界,我们靠的是自己。面对苏联边境的百万大军,我们靠的是“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和“三线建设”这些实打实的战略准备。
珍宝岛冲突,看似一触即发,最后却被中苏两国联手掐灭,恰恰说明双方都根本不想打全面战争。所谓的“苏联威胁”,远没有到让中国需要出卖主权去寻求保护的地步。
所以,当尼克松在谈判桌上,多次暗示要给中国“核保护”,要中美联手对抗苏联时,
得到的,是中国领导人坚决地拒绝。
为什么?毛主席的战略眼光,远远超出了这些资本主义政客的机械头脑。
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中国保持独立自主,那么在苏联看来,中国的威胁是有限的、防御性的。可一旦中国接受了美国的“保护”,性质就彻底变了,中国就从防御方变成了进攻方,成了美国反苏的马前卒。
那样一来,刚刚缓和的中苏关系,必然会再次被激化,这正中美国下怀。
所以,在整个访华过程中,苏联问题,根本不在中国的谈判桌上!想都不要想。
那中国的意图是什么?
非常明确,就两条:第一,让美国“体面”地从越南撤军!第二,让美国放弃对我台湾问题的干涉!
至于你美国想拿来当“鱼饵”的那些东西,我们根本不感兴趣。反而,尼克松访华这个行动本身,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鱼饵”。
1972年2月28日,中美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公报》。
这份公报一出来,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心,恐怕当场就凉了半截。
通篇翻下来,压根就没提苏联一个字!
不仅如此,公报里还清清楚楚地写着,中国方面声明要坚持支援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
这等于公开打了尼克松的脸。
他最核心的战略图谋——激化中苏矛盾、离间中国与第三世界关系,完完全全落空了。
“鱼饵”是扔出去了,结果“鱼”不仅没上钩,反而还当着全世界的面,给你上了一堂“独立自主”的外交课。
更让尼克松憋屈的是,他的这次访问,给全世界造成了一种美国有求于中国、甚至“乞求”中国的印象!
这叫什么?这就叫“赔了夫人又折兵”!
尼克松的后悔,根本不是等到晚年,而是一回到美国就开始了!
恼羞成怒之下,他立刻下令再次升级对越南的侵略战争,扩大了印支战争的规模。
这一手,既是对中国的试探,也是想挽回一点颜面。但结果呢?在中国人民的坚决支持下,印支三国人民又把美国打了回去。
尼克松再次失算。
他最终不得不接受一个苦涩的事实:他精心设计的战略陷阱,被毛主席一眼看穿,并且将计就计,反过来利用他的访问,实现了中国的战略目标。
所以,当尼克松后来抱怨说“我们创造了一个科学怪物”时,他后悔的,根本不是帮助中国发展了科技。
他真正后悔的是,他创造了一个自己无法控制、更无法算计的战略“怪物”,一个在外交和战略博弈上,让他输得一败涂地的对手。
参考资料:
中国第一”的幻觉可能误导了美国战略转向-学术文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18-05-22
“去风险”背后是美国霸权焦虑——警惕“去风险”的话术陷阱系列评论之三-新华网.2023-07-18
尼克松为什么会后悔访华.红歌会网.2024-01-20
弗兰肯斯坦陷阱——蓬佩奥PK尼克松.凤凰网.2020-07-26
金灿荣:50年前中美关系在冷战中缓和,这次的窗口在哪里?.观察者网.2022-02-28
【智库思享】朱锋:中国人的“美国观”出现历史性变化_中国网.2021-01-19
专访尼克松访华美方首席翻译:中国不是苏联,美国应有清醒的认知.北京周报网.2022-03-01
中国在赌美国输?秦刚:严重战略误判.观察者网.202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