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荆州是一个战略重地,刘表占据了“荆襄九郡”,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北接中原,南可通百越,西可进益州,东则可威胁江东。可以说,刘表如果有雄心壮志,他完全可以成就一番霸业。然而,刘表却选择了安守荆州,没有扩张四方的打算,这也让他在面对外部威胁时显得十分被动。尽管荆州地理优越,但刘表始终未能突破局限,甚至连自己能否调动荆州的兵力都成了问题。
三国时期的荆襄是难得的一片净土,百姓安居乐业,远离战乱,成千上万的文人志士在此藏身。这与外面诸侯割据,连年征战的情形截然不同。从治理的角度来看,刘表确实有一定的能力。他善于巧妙地利用荆州本地的大家族之间的权力制衡,使得州内局势得以稳定。在他的治理下,荆州的局势虽然稳固,但刘表并不打算通过扩张来称霸,他只想安稳守住这片领土。
然而,刘表的稳定并不意味着他能够调动荆州的军队。荆襄的军队大多由地方士族掌控,其中只有刘表的亲戚蔡瑁拥有一定的军权。除了蔡瑁,其他地方士族根本不会允许刘表随意调动他们的军队去参与战争,尤其是当时刘表已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再如昔日般充沛。更重要的是,刘表始终明确表示,他没有称霸的意图,他只愿守住自己的荆州。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想借用刘表的兵力去打仗,显然既不可能得到刘表的支持,也无法调动这些军队。
相比刘表,孙权的江东局势则显得更加稳固。孙权继承了父亲孙策和兄长孙绍的基业,在孙策死后,虽然江东一度陷入混乱,但孙权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渐平定了各地的动乱。尤其是在张昭的辅佐下,孙权迅速恢复了江东的稳定。通过招揽人才、安抚地方大族、与寄居之士建立联系,孙权成功地稳住了江东的局势。即使刘表想攻打江东,也未必能轻易获胜。事实上,孙权在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期间,三次进攻江夏郡,并在战斗中击败了黄祖,吞并了江夏的大部分地区。在这个过程中,刘表去世,曹操南下,孙刘联合,赤壁之战也在这时悄然打响。
不过,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停下,尽管荆州是一个相对安宁的地方,但随着刘表的去世,这片土地也不再能够逃避战乱的命运。刘表死后,荆州成了三国争霸最激烈的区域之一。倘若刘表当初真的决定借兵给刘备,或许局势会有所不同,但那时的刘表,显然更多的是想着“自守”,而非“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