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是明朝帝王中最具“个性”的一位,他的行为和决策常常让人觉得像是在玩游戏,而不像一位有权有势的皇帝。他对待大臣的任用没有固定的标准,往往根据个人喜好,而不考虑他们的道德和才华。武宗在位时,甚至有一位曾起义叛乱的都督意外成为了他的宠臣。
明朝初期,明政府曾在西域设立哈密卫,并封哈密的酋长为忠顺王,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哈密卫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控制着丝绸之路的要道。明朝设立忠顺王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他来保卫西部边疆,并且负责迎接朝廷的使节,统领周边的少数民族,起到防线的作用。
然而,由于哈密地区民族众多且分裂,局势一直不稳定。北部有瓦剌蒙古,西部有吐鲁番,矛盾重重,哈密卫始终是争夺的焦点,历经蒙古与吐鲁番的不断冲突。明朝的西部防线常常受到威胁,内忧外患不断。
在武宗刚刚即位时,哈密的情况是这样的:忠顺王陕巴新去世后,其子拜牙即继位。拜牙即名义上统治哈密,实际则由写亦虎仙和奄克孛剌两位都督辅佐。此时,哈密表面上与吐鲁番的首领满速儿保持了和平关系,局势看似安定。但到了正德八九年,局势开始急剧变化。
写亦虎仙这个人心机深沉,一直觊觎哈密的权力。他通过各种手段诱导昏庸的拜牙即叛变,背叛了朝廷,投向了满速儿一方,并以亲近满速儿、纳贡的方式获得了哈密的实际控制权。满速儿随后派兵进入哈密,并以贡品不足为借口威胁写亦虎仙。写亦虎仙惊慌失措,一方面求和,一方面暗中鼓动满速儿在朝廷弱势时,攻击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河西重镇——肃州。
满速儿为了保全自己,表面上与朝廷修好,但实际上派遣虎仙和其他人东行,向吐鲁番等地探听虚实。边防官员担心虎仙等人是内应,于是将他们的一些人扣留在甘州,并强令虎仙回撤。但虎仙不肯回来,他担心受到满速儿的惩罚,并且有意继续为内应,这使得局势更加复杂。
当时,满速儿的心腹火者他只丁得知亲弟弟被扣押后,愤怒至极,立刻带兵重新占领哈密,展开大规模进攻。他不仅全歼了官军,还掠夺了肃州城外的各地。此次冲突引起了地方官员的强烈反应,甘肃的官员如彭泽、李昆等人都因此受到了惩处。
显然,写亦虎仙是这场叛乱的核心人物。事情平息后,甘肃的官员和钦差大臣在审理虎仙时,将他判定为谋反罪,所有参与的人员不论首从都将处死。虎仙的家人被没收,财产也被充公。
然而,时任兵部尚书的王琼利用这场事件试图打击政敌彭泽,指责虎仙与彭泽勾结。王琼将虎仙押解入京,企图通过这个案件进行政治斗争。虎仙的亲戚马黑麻看出了王琼的用心,便冲入长安门揭露虎仙的冤屈,结果成为了王琼陷害彭泽等人的证据。
最终,虎仙被送入京城后,他坚决否认叛乱的指控。经过一番审理,武宗没有过多追究,只是将他的死罪改为杖刑九十,流放至工部做苦役。但虎仙等人并没有就此消失。借助外部势力和贿赂,虎仙被减刑并释放,甚至被安置在专门接待外使的会同馆。虎仙与武宗的关系逐渐密切,成为了他的亲信。
随着时间推移,虎仙在武宗的宠爱下渐渐成为了权势人物,甚至被改姓为国姓,并被升职为锦衣卫指挥使。尽管他已年过六十,但他依然成为了武宗的“义子”。在武宗南巡时,虎仙也常伴随在侧,并参与了许多不正当的勾当。
在这一期间,虎仙结识了葡萄牙使臣义者亚三,两人因同为回族而迅速建立起关系,气焰日益嚣张,连王公大臣也不得不对他们避而远之。
然而,武宗去世后,虎仙和他的亲信们重新遭到追究,最终都被处以死刑,家产被没收,家族成员被作为奴仆遣散。尽管一度风头无两,但他们最终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