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这个名字或许不是所有人都熟悉,但他却是明朝历史上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不仅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更是第一个大奸臣,明朝著名的宰相之一。胡惟庸同时也是明朝历史上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为在他任职后,明朝取消了中书省丞相这一职位。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600多年前胡惟庸的故事。
胡惟庸原本是朱元璋的亲信,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朝廷上很多事务无需奏请朱元璋,他就能直接作出决定。所有的大臣上呈给皇帝的奏章,必须先经过胡惟庸的审阅,甚至有许多对他不利的奏章,他都会将其隐藏,避免呈报给朱元璋。在这个权力的巅峰时刻,胡惟庸成为了明朝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甚至开始利用自己的权力谋取私利,许多有心人为了获得职务或权力,纷纷上门行贿。胡惟庸的豪宅里金银珠宝堆积如山,财富之多令人难以想象。
尽管很多开国功臣对胡惟庸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却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而无法做出有效反抗。直到洪武六年(1373年),淮西朋党首领李善长推荐胡惟庸担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胡惟庸又升任左丞相。在担任丞相的七年间,胡惟庸不仅在朝中布下了众多亲信,还不断打击异己,逐步扩大淮西朋党的势力。然而,光是丞相的权力已经不足以满足胡惟庸的野心,他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皇帝的位置。
胡惟庸暗中与吉安候陆中亨、平凉候费聚等人勾结,策划暗杀朱元璋、自己篡位的阴谋。他们暗地里开始招兵买马,等待时机成熟,准备一举夺取政权。终于,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胡惟庸以“旧宅井里涌出醴泉”的祥瑞为由,邀请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但在途中,太监云奇突然急忙拉住缰绳,指向胡家,示意事有蹊跷。朱元璋警觉,立即回转。回到宫中后,他发现胡家上空尘土飞扬,墙角处竟藏有士兵,顿时意识到有变故发生。
朱元璋大怒,立即命令查办,胡惟庸当天就被处死,罪名包括“枉法诬贤”和“蠹害政治”。与此同时,许多与胡惟庸有关的高官,包括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也都被一同处决。为了肃清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颁布了《昭示奸党录》,通过此文将与胡惟庸共谋的李善长、陆中亨等开国功臣一并处死。最终,受牵连死亡的人数超过三万。
胡惟庸被除掉后,朱元璋彻底改革了朝廷结构。他废除了丞相职务,并解散了中书省。朝廷的管理事务由六部分管,而他自己则设立了“殿阁大学士”来为皇帝提供建议。胡惟庸无论是奸臣还是忠臣,都成了最后一个敢挑战皇帝权威的丞相。胡惟庸的死,间接推动了中国历史的重大转变,也改变了后来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