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古以来被称为西域,它的历史悠久,跨越了从史前时代一直到清朝乾隆时期的多个朝代。在汉武帝时期,西域被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标志着中国对西域的统治开始。随后,曹魏和西晋继承了这一统治,直到东晋时期,北方的柔然和突厥分别对西域形成了影响。唐朝崛起后,再次将西域收归中国,然而随着唐朝的衰退,西域的控制权逐渐失去。此后,回鹘人建立了喀喇汗国,喀喇汗国的分裂使得西域成为东喀喇汗国的控制区域。后来,女真族的兴起彻底改变了局势,随着辽朝的灭亡,耶律阿保机通过团结西域各方势力,打败东喀喇汗国,建立了西辽。蒙古的崛起带来了新的变化,铁木真(成吉思汗)征服了乃蛮部,并将西辽的部分领土分给了其二儿子察合台,建立了察合台汗国。随着察合台汗国的分裂,西域一度成为东西察合台汗国的争夺之地。最终,元朝灭亡后,蒙古融合为瓦剌,先后在新疆建立了吐鲁番、和硕特、叶尔羌等汗国。清朝经过漫长的斗争,终于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的努力下,消灭了准格尔汗国,重新确立了对新疆的统治。
浩罕袭击与西域动荡
1864年,受到太平天国和陕甘回族起义的影响,新疆爆发了维吾尔族和回族的起义。天山南北形成了五个分裂政权,这使得新疆的民族冲突和政治局势变得更加复杂。1865年,浩罕汗国派遣阿古柏将军进攻南疆,试图恢复其对西域的控制。阿古柏的军队迅速占领了多个城市,包括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并加强了对新疆的统治。然而,阿古柏在新疆的暴虐统治,加剧了当地民族矛盾,使得新疆百姓纷纷向清朝政府求援。
俄国介入与新疆危机
1860年,俄国与清朝签订《北京条约》,获得了新疆部分领土的控制权。随着浩罕局势的动荡,俄国趁机在新疆边界问题上施加压力。1864年,俄国沙皇强迫清廷签订了《中俄西北地区条约》,从而吞并了大量新疆的领土,进一步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与此同时,阿古柏的统治与民众反抗之间的矛盾愈发严重。
左宗棠的西征与新疆收复
在新疆危机加剧的背景下,清朝政府决定采取措施恢复对新疆的控制。左宗棠被任命为收复新疆的总指挥。由于当时资金短缺,左宗棠采取了借款的方式筹集军费,并调动全国的资源进行西征。1876年,左宗棠从兰州出发,带领六万多名清军进入新疆。他首先集中力量收复北疆,利用地理优势,减少后勤压力,并成功地打败了阿古柏的军队。
阿古柏的军队虽然兵力众多,但其内部矛盾和士气低落导致战斗力较弱。清军在左宗棠的指挥下,通过稳扎稳打的战略,逐步收复了新疆的北部和南部。经过数次激战,1877年春,阿古柏在清军的强大压力下逃亡并最终死于库尔勒。随着阿古柏的势力崩溃,新疆的战事基本结束。
外部势力的博弈与新疆建省
在阿古柏覆灭后,俄国失去了继续占领伊犁的理由,但为了避免新疆完全回归清朝,俄罗斯在外交上继续施压。最终,在多次谈判后,清朝获得了对伊犁的完全控制,并与俄国达成协议,解决了新疆的外部威胁。
在内部,清朝为加强对新疆的管理,最终决定在1878年将新疆设立为省级行政区,这标志着新疆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左宗棠通过艰苦努力,成功将新疆从动荡中恢复,并为新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