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去世,历史上这位伟大的帝王的死因和其后的权力斗争,给秦朝带来了巨大的动荡。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病逝于沙丘,他的小儿子胡亥伪造遗诏篡位,成为秦二世。胡亥的政治成就远远不如父亲,最终被权臣赵高所杀,秦朝也在他执政下迅速衰败。然而,秦朝并非只传了胡亥一位皇帝,实际上,秦三世——即秦始皇的孙子子婴,也曾短暂登上帝位,不过他只做了46天的“皇帝”,且他的皇帝身份在历史上饱受争议。
事情要从秦始皇东巡时说起。秦始皇病重前,他曾写信召长子扶苏回咸阳,但这封信被宦官赵高扣押。最终,秦始皇在沙丘去世。秦始皇有23个儿子,但只有胡亥陪在他身边。赵高、李斯和胡亥勾结,伪造了遗诏,宣布胡亥继位为太子,并以“诏命”杀死了扶苏、蒙恬等人。胡亥返回咸阳后,登基称帝,成为了历史上的秦二世。
胡亥登基后,开始屠杀自己的兄弟,并且完全依赖赵高。赵高权力愈加膨胀,甚至指鹿为马,掌控了朝廷。三年后,赵高因担心失势,决定直接杀掉秦二世自己称帝。但赵高的野心并未得到大臣和将领的支持,于是他不得不改立秦始皇的孙子——子婴为帝。
关于子婴的身份,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是秦二世的“兄子”,即秦始皇的孙子。但从时间推算,子婴的年纪显然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孙子,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子婴可能是秦始皇的弟弟,或者是胡亥的哥哥。有些资料认为他是扶苏的儿子。子婴的身份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历史谜团。
子婴虽然年轻,但他并非软弱无能。他很清楚赵高扶自己登基的真正目的,就是为自己篡位做铺垫。为了保命和复仇,子婴决定亲自除掉赵高。当赵高再次派人来请子婴到宗庙斋戒时,子婴找各种借口推辞,直到赵高亲自上门。就在赵高进入子婴的房间时,子婴与两个儿子将赵高杀死,并一并诛杀了赵高三族。
然而,虽然赵高被杀,秦朝的命运并未得到扭转。胡亥的暴政已经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民变,尤其是由项羽和刘邦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子婴继位后,面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他决定投降。当时,秦朝的主力军在章邯的指挥下,已经被项羽困在巨鹿,而刘邦则趁机攻占了武关,直逼咸阳。子婴意识到大势已去,于是带着自己和儿子束手就擒,亲自献上玉玺,正式宣告秦朝灭亡。
尽管子婴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位帝王,但他仅在位46天,因此,是否能称他为“皇帝”一直存在争议。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秦始皇和秦二世继位时,天下大一统,称帝理所当然。但到了子婴继位时,六国的诸侯早已独立,秦朝的“皇帝”地位事实上已经退回到如同先秦时代的“秦王”状态。因此,子婴只能被称作“秦王”而非“皇帝”。
其次,赵高在立子婴时,也明确表明是要立他为“秦王”,而不是“皇帝”。因为在秦二世继位时,他继承的是“皇帝”之位,而子婴只是继承了“秦王”的位置。
尽管如此,有观点认为,秦始皇虽然以暴政闻名,但他结束了中国的奴隶社会,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为后来的中华文化大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子婴作为秦朝的继承者,虽然身处乱世,但在六国纷争中并没有完全回到奴隶社会的状态,依然代表了封建王朝的延续。因此,他的身份,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三位“帝王”是值得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