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徐庶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谋士,但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波折。有一种说法认为,徐庶为了孝顺母亲,毅然决定离开刘备的阵营。然而,随着一些野史的流传,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徐庶当初之所以选择离开,是因为他发现了刘备的一个秘密,这个秘密让他失望,最终转投了曹操。那么,这个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徐庶自幼聪明机敏,虽然出生在贫困家庭,母亲辛苦抚养他长大,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反而在艰难的环境中,依旧坚持读书,努力提升自己。尽管他很早就开始做农活,甚至放牛耕田,但他始终不懈地追求知识,期待有一天能成就一番事业。
到了公元189年,三国局势动荡,徐庶凭借自己的才智和爽朗的个性,结识了许多英雄豪杰。一次,徐庶的朋友被当地流氓侮辱,徐庶带着几位兄弟去为朋友出气,结果其中一位兄弟不小心把流氓打死。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徐庶和伙伴们只能逃离故乡,开始了逃亡生活。
在逃亡的过程中,徐庶为了不被认出来,装扮成一个披头散发的乞丐,沿路乞讨。然而,这种伪装很快就被巡逻的官兵识破,最终他被捕入狱。就在他即将被处决时,几位绿林好汉夜袭监狱,成功救出了徐庶。经过这次劫后余生,徐庶对自己的命运有了新的看法,变得更加注重学习和提升自己。
不久后,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得知后便前去投靠。刘备早已听闻徐庶的名字,见面之后,觉得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言谈举止非常得体,于是将他留在军中,担任谋士。后来,刘备在徐庶的推荐下,成功招募了诸葛亮,实力大增。徐庶也因此得到了刘备的赏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逐渐成为刘备最信任的谋士,许多军事决策由他来制定,徐庶的建议和意见开始频频被忽视。徐庶感觉自己虽然才智出众,却始终无法得到刘备的重视,内心逐渐产生了不满。
更为不幸的是,在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刘备和徐庶正驻守在樊城,因兵力差距过大,最终不得不放弃樊城撤退。就在这次撤退过程中,徐庶年迈的母亲不幸被曹军抓捕。曹操随即以徐母为要挟,逼迫徐庶不得再为刘备效力。徐庶面临着忠孝两难的境地,深感为难,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决定离开刘备,选择投降曹操。
不少人认为,徐庶之所以离开刘备,是因为他要尽孝心,照顾被曹操囚禁的母亲。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徐庶之所以选择背离,是因为他发现了刘备的偏心。自从徐庶推荐了诸葛亮之后,刘备对诸葛亮几乎言听计从,而忽视了徐庶的意见。徐庶认为,刘备偏爱诸葛亮,自己的忠诚和努力似乎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因此选择离开。
对于这两种说法,大家的看法不一。但无论如何,徐庶的选择和转变,都揭示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权谋与人性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