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凌晨3点的首都机场,人们焦急的等待着一架特殊航班的降落,当飞机安全着陆,工作人员捧着几个黑色箱子走出机舱的那一刻,在场众人鼓掌欢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他们迎接的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而是这几个箱子,里面装的是流落在外79年的国宝,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
这些帛书的回归,意味着对古文字、古文献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
惊现战国古书
1942年,在长沙子弹库1号楚墓中,出土一批战国时期的帛书,故又称为“子弹库帛书”。
这批帛书一共有三卷,分别为《四时令》、《攻守占》和《五行令》,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有数术性质的书作。
帛书图文并茂,通篇900余字,包括五行禁忌,四时运转,攻守方略,天象灾祸,神话传说等等,内容非常丰富,还配套有精美的彩绘图样,对中国古代史,古籍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除此之外,帛书书写十分精美,近似隶书,行列排布工整,高38.5厘米,宽46.2厘米,它出土之前,对战国文字当年的研究非常有效,而它是第一次发现的用战国楚文字写成的长篇文献,其中还包含大量对楚文字的解读。
不仅如此,帛书里还记载了伏羲、女娲等神话人物人物,这对我国历史考古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帛书自出土之后一直备受国内外收藏爱好者和文物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这样一份珍贵的文物却因为盗墓者的无知和一个美国骗子的谎言,流落在外79年。
珍贵帛书被美国文物贩子以拍照为由骗走
子弹库帛书的出土并非官方途径,而是出自四个盗墓者,他们当年在墓室的边箱和头箱里找到这些帛书,另外还有一些陶器和铜器。
这个消息传到了古董商蔡季襄的耳朵里,他以3000法币的价格收了这一批盗墓所得陪葬品,其中就包括这套帛书。
蔡季襄拿到帛书的时候,腐败程度非常高,可时逢乱世,到处都在打仗,对古董有研究的人并不多,会修复装裱手艺的更少,他只能自己尝试清理修复。
蔡季襄尝试用铜丝布和汽油将层层叠叠的帛书剥离展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过程相对顺利,并且得到了相对完整的帛书,后来多番打听才找到一位会装裱的老师傅,终于勉强完成修裱。
蔡季襄还在两年后自费出了本书《晚周缯书考证》,罗列介绍自己的一系列藏品,其中就包括这套帛书。但是书上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需要借助红外照相机才能看清上面的内容。
长沙当时根本没有这样的技术,蔡季襄便带着帛书去了上海,四处打听红外摄像,于是引起了一个美国文物贩子的注意。
此人中文名叫柯强,曾伪装成中学老师搜罗古董转运海外,他找到蔡季襄声称自己能拍摄红外照片,把全套帛书骗到手后立即运送出国。
等蔡季襄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无法追回,只能认栽收了柯强1000美金的定金,当时柯强承诺东西顺利到了美国后再付给蔡季襄9000美金尾款。
七十年不懈努力国宝终得归家
帛书在美国辗转多人之手,起初分别存放在大都会博物馆和福格博物馆,后来又被柯强卖给了其他古董商赛克勒后又被分开收藏展出。
1955年蔡季襄向湖南人大常委会报告帛书被骗经过,同时呈报的还有柯强骗他签的那份买卖协议。然而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还没有实力和精力去追讨失落的文物。
但是这笔欠债国家记下了,在此后数十年时间里,文物保护工作者们坚持对战国帛书的深入研究,锲而不舍的向美方提出共同研究课题,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帛书上解读出的信息越来越多。
直到2024年,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发布了一则公告,他们打算将“非道德”获得的文物归还给相应的国家。
此时,我国文物局便意识到,这是追回帛书最好的机会。
蔡季襄与柯强签订的契约和往来书信足以证明它当年是被骗出中国的,而且美国移交给中国一个曾经装着帛书的盒盖,上面记载着帛书辗转移交的过程,这些证据让国际学术界一直认为,应该将帛书归还中国。
2025年5月18日1子弹库帛书终于回归,这是中国成功追讨回的第一件文物,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迎接更多文物回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楚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