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寻春秋。今天我们要聊一聊一位明朝的著名将领——常遇春。常遇春出生贫寒,从小过得十分艰难,但他不甘心这一生就这样平凡,决心通过习武改变命运。长大后,他加入了绿林大盗刘聚的队伍,靠打家劫舍为生。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常遇春在抢劫途中遇见了朱元璋。经过一番观察和了解,常遇春发现朱元璋不仅懂得识人用人,还严格要求部队,且对百姓温和善待。相比起刘聚这种只知道抢劫的土匪,朱元璋显然更有远大抱负。于是,常遇春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刘聚,投奔了朱元璋。
起初,朱元璋对常遇春并没有太多关注,只是觉得他不过是来混口饭吃的。但随着几场战斗的胜利,常遇春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朱元璋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并赋予了他越来越重的任务。
然而,尽管常遇春立下赫赫战功,他却没能享受长命。在外界关于常遇春死亡原因的猜测中,有一种说法认为,常遇春的死与朱元璋有关。由于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后,斩杀了许多功臣,所以有人推测常遇春也未能逃过这一命运。然而,常遇春为人直爽粗犷,肚子里没有太多心机,朱元璋不太可能对他下手。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常遇春死得早是因为他的嗜杀成性,遭到了报应。可是在战争中,几乎所有的将领都必须经历血腥杀戮,那么为何只有常遇春成了报应的对象呢?
要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看看常遇春在军中的表现。元朝时期,百姓在暴政下生活困苦,许多人都支持反元的明军。而在明军进入怀庆府时,百姓纷纷在家门前挂上欢迎明军的标语。尽管战乱四起,但百姓们仍然需要应付元军的压迫,因此他们在标语背后偷偷写上了“欢迎元军”的字样,试图两边讨好。
常遇春率军进城后,看到满城的欢迎标语,心里暗自得意。但没过多久,一阵风吹起,露出了标语背后隐藏的“欢迎元军”字样。虽然常遇春不识字,但他的军师看见后却忍不住生气,并立刻把背后的字念给常遇春听。常遇春大怒,认为这是对明军的背叛,立即下令屠城。怀庆府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满城的百姓无一幸免。
为了确保没有人幸存,常遇春还下令放下一箱金元宝,并一一清点数目,威胁如果第二天元宝数量减少,必须将所有活人找出来,无论是掘地三尺。结果,怀庆府变成了一座空城,百姓四散逃离。后来,尽管一些人迁回怀庆府,但由于地方阴气过重,没人敢长期居住。最终,这座城被改名为“焦作”。
常遇春的所作所为让人印象深刻。他以极端的手段维护了自己的权威,但也为自己和明军树立了深深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