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武将,性格中有着强烈的自信和骄傲。他不仅看不起敌人,也对身边的人保持一定的高傲态度。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的记载,关羽的自尊心都显露无疑。
首先,他对敌人非常轻蔑。例如在《三国演义》中,他曾讽刺颜良是“插标卖首”,这显然是在看不起颜良的武力。在孙权向关羽提亲时,关羽直言拒绝,甚至说“虎女焉能嫁犬子”,这话不仅显得不屑一顾,也显示出他对孙权的强烈轻视。此外,他还辱骂孙权的使者,这种行为无疑加深了他对孙权的不满。
关羽的轻视不仅限于敌人,他对自己人也并不宽容。比如在得知马超投靠刘备后,他曾专门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如何,并暗示马超无法与自己相比。这一行为显示了关羽的争强好胜心态。诸葛亮回信时称马超能与张飞相提并论,但仍不及关羽的超凡武艺。关羽看到信后十分高兴,并将其拿给宾客展示,显得非常自得。
在《三国演义》里,关羽的这种心态还被进一步放大。他曾想去益州与马超比武,这种做法显得有些幼稚,毕竟作为荆州的最高军事将领,他不应该离开自己的领地去挑战自己人。幸好,诸葛亮再次写信劝解,强调关羽的武艺无可匹敌,最终关羽才放弃了这次比试。
除了马超,关羽对黄忠的态度也并不好。刘备称汉中王后,决定封关羽为前将军,而黄忠则被封为后将军。关羽对此不满,认为自己不该与一个老兵同列。他公开反对这一任命,甚至差点违抗刘备的命令。费诗为了劝说关羽,不得不列举了历史上韩信的例子,指出韩信在地位上超越了萧何和曹参,但他们却没有不满。最终,关羽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接受了任命。
然而,关羽对张飞和赵云的态度就不同了。在《三国志》中,并没有关羽对张飞和赵云的评价,说明他并没有对这两人有意见。尤其是张飞,作为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关羽自然不会轻视他。在《三国演义》里,关羽也曾向曹操推荐张飞,称他能在百万军中斩首上将,让曹操感到震惊,甚至把张飞的名字记在袍襟下。至于赵云,尽管他在刘备的军中地位较低,但关羽与赵云并无矛盾,甚至由于赵云对刘备的特殊信任,关羽对他抱有尊敬。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关羽看不起马超的原因,与马超的地位有关。马超虽然加入刘备阵营不久,但凭借他原本的贵族背景,地位上超越了关羽。在刘备的劝进表中,马超的名字排在关羽前面,这让关羽感到很不舒服,毕竟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刘备阵营中的头号武将。关羽因此对马超产生了不满,甚至向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以此来确认自己的独特地位。
关羽与黄忠的关系也受到了黄忠身份的影响。黄忠在刘备阵营中虽然年纪较大,但凭借自己的战功获得了将军的职务,这让关羽产生了威胁感。黄忠的快速晋升意味着刘备更看重军功而非资历,这对关羽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关羽虽然看不惯黄忠,但又无法明言,最终只能通过“不与老兵同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总结来说,关羽的傲气与自尊贯穿了他的整个生平,特别是他与马超、黄忠的关系中,展现了他对地位和荣誉的极高敏感。与张飞和赵云的关系则显得更加和谐,因为他们不仅是兄弟,还是并肩作战的伙伴。而这些行为,也让关羽成为了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