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董卓进京控制朝廷的事件,这也被认为是三国乱世的开始。董卓是并州牧,本是地方军阀,能进入京城并左右朝廷,标志着东汉朝廷名存实亡。董卓因实施暴政,引发了各地诸侯的反抗,导致了三国纷争的爆发。那么,作为地方官的董卓,为什么能进入京城掌控政权?为什么是他而非其他人?
一、董卓进京前的宫廷斗争
在汉灵帝在世时,朝廷尚能保持勉强稳定,黄巾起义也在他手下平定。灵帝去世后,朝廷陷入了权力斗争。主要的斗争人物有何进和袁绍,而董卓能够进京,正是得益于他们的谋划。
何进是汉灵帝去世后的首席权臣,掌握了外朝和兵权,而皇太后何氏则掌控内朝。宫廷的斗争源于皇帝继承问题,灵帝偏爱幼子刘协,但长子刘辩得到了何进和何皇后的支持。灵帝未能在世时立刘协为帝,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宦官蹇硕,设计了一系列的安排,甚至设立了西园八校尉来限制何进的兵权,蹇硕就是这八校尉的首领。
何进最终获胜,诛杀了蹇硕,并保住了刘辩的皇位,但宫廷斗争仍未结束。袁绍多次建议何进清除宦官,最终,何进同意了袁绍的提议,决定征召地方军阀入京,董卓因此被征召。这是因为董卓曾是袁隗的下属,而袁隗又是朝中的太傅,袁绍借此拉拢董卓,意图加强自身的政治地位。
二、董卓进京前的兵权分布
汉灵帝晚期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其中只有蹇硕是宦官,其他为士人。西园八校尉和北军五校共同负责守卫皇宫。何进不仅控制了这些兵权,还招募了大量名士和将领,巩固了自己的权力。董卓进京虽然是外部的力量,但何进掌控的朝廷资源本应足以应对宦官问题,然而在袁绍的推动下,何进决定召董卓,实际是为袁绍的家族政治谋取利益。
三、外戚、士族与宦官的斗争
袁绍一心鼓动何进清除宦官,甚至在全国范围内抓捕宦官的家属,逼得宦官走投无路,最终他们设计谋杀何进。何进死后,朝廷中的权力完全混乱。袁绍、袁术等人带兵进入皇宫,杀光了宦官。此时,西园八校尉和北军五校的军队陷入分裂,缺乏统一的指挥,董卓借机带领军队进京。
四、董卓的手段
董卓进入京城时,采取了多种手段以巩固自己的地位。首先,他通过虚报军队人数,使人们误以为他掌握了大量军队,给其他军阀造成威胁。其次,董卓通过拉拢丁原手下的吕布,收买了大量士兵,增强了自己的军力。当他进京时,遇到逃出的皇帝刘辩与刘协,将他们控制在手中,形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
董卓还大胆废立皇帝、毒死何太后,威慑所有朝臣和将领,几乎无人敢与他对抗。通过这些手段,董卓迅速控制了朝廷和军队,成为东汉末年的最大权臣。
董卓的成功不仅是他个人的雄图,也与当时复杂的宫廷斗争、外戚与宦官之间的冲突密不可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凭借手中的军权、权谋和政治手段,最终成为朝廷的实际掌控者,开启了东汉灭亡后的乱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