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一直是周边许多小国的宗主国。很多国家不仅主动向中国进贡,表示臣服,还纷纷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制度。一些国家甚至认为,能得到中国皇帝赐予的名字是一种荣耀。例如,越南、朝鲜和日本,都曾是中国皇帝赐名的对象。
尤其是日本,中国历史上曾给它起过5个不同的名字,其中有两个名字让日本人非常难以接受。到底是哪些名字呢?接下来一起了解一下。
第一个名字:倭奴
据史料记载,日本首次向中国朝贡,是在东汉光武帝时期。公元前后,日本分为100多个小国,其中的奴国国王曾派遣使者来到汉朝朝贡。光武帝看到使者身材矮小、面容憔悴,便赐予其国名为“倭奴国”,同时还赠送给国王一枚金印——“汉倭奴国王印”。
这枚金印后来一度失传,直到1784年,被两位日本农民在耕地时偶然发现,现在它被保存在日本福冈市的博物馆里。而“倭奴”或“倭人”便成了中国对日本的称呼。比如在《汉书·地理志》中,就有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每年按时来朝贡。”
第二个名字:倭
“倭”字与“委”字有相似的含义,表示随从或顺从的意思。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倭字的意思是顺从、恭敬。因为在当时,日本的一些小国依赖汉朝的力量来威慑其他诸侯,故中国对日本的称呼是“倭”,这也意味着它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中国的强势地位。
不过,到公元6世纪,日本吸收了大量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政治、经济也逐渐繁荣强大。此时,日本国王开始对“倭”这个字产生不满,认为它带有轻蔑意味,暗示他们是顺从的国家。日本人认为自己是“日出之国”,于是逐渐以“日”字作为国家名称的象征。
例如,在《隋书·倭国传》中就有记载,公元607年,倭国国王派遣使者小野妹子(虽然名字是“妹子”,但他是男的)向隋朝进贡,并在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因此,倭国开始逐渐自称“日本”,并希望中国皇帝为他们赐予新的国名。
第三个名字:扶桑
扶桑在中国神话中是一种神树,传说太阳每天都会在这棵树下升起。根据《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扶桑树位于“汤谷上”,而扶桑也是太阳的栖息地。那么,扶桑与日本有什么关系呢?
日本位于中国的东部,而且一直自称是“日出之国”,因此有人认为扶桑国其实就是指代日本。虽然扶桑国的具体位置至今没有定论,有人认为它是日本的某个小国,也有人认为它位于今天的墨西哥。但由于一些近现代的文人,如梁启超等,常把扶桑与日本联系起来,扶桑也逐渐成为了日本的代称。
第四个名字:倭寇
14世纪初,日本进入南北分裂时期,南朝的封建主在战乱中失败后,组织了武士,开始劫掠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由于当时中国称日本为“倭国”,这些侵略者被统称为“倭寇”。
在晚清时期,光绪皇帝的上谕中也大量使用“倭寇”来指代日本侵略军,并衍生出“倭军”、“倭兵”、“倭廷”等词汇。这个名字让日本人感到极大的耻辱。
第五个名字:日本鬼子
清朝中后期,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频繁侵略中国,西方人因其与中国人面貌不同,被戏称为“洋鬼子”。而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烧杀抢掠,百姓痛恨不已,便称之为“日本鬼子”。这个名字也成为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普遍称呼,同样令日本人感到羞辱。
这些名字在中国历史中都有过不同的背景和用途,尤其是“倭寇”和“日本鬼子”,无疑是日本人最不愿回忆的称呼。
你知道中国给日本起过哪些其他名字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