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时期,“西楚霸王”项羽以勇猛无敌著称,他麾下文臣武将众多,实力在当时可谓独占鳌头,几乎无敌于天下。然而,与他对阵的刘邦,表面上看似强敌,实际上在实力上远不及楚军,整个楚汉之争中,刘邦仅一次战胜项羽,但这次唯一的胜利却让项羽功亏一篑,最终在乌江自刎。
对于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韩信在“垓下之战”中布下“十面埋伏”,迫使项羽走投无路。但实际上,韩信的用兵只是表面原因,真正导致项羽失败的核心,还要归功于刘邦献上的四万两黄金。 刘邦之所以最终获胜,也常归因于他身边的智谋之士——张良、萧何、韩信。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因为项羽同样有一位极具谋略的顾问——范增。据《史记》记载,范增出身居巢,年七十,素好奇计,智慧过人,是项羽称霸的重要助力,连项羽都尊称其为“亚父”。范增的才智丝毫不逊于张良、韩信,他的识人能力尤为突出,早早看出刘邦将是项羽的最大威胁,多次劝项羽早除刘邦。在“鸿门宴”上,他甚至主张通过项庄刺杀刘邦,但最终被项羽阻止。事后,范增怒斥项庄:“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这句话表面上是责骂项庄,实则在讽刺项羽的无能。 在范增的策划下,楚军多次切断汉军粮道,将刘邦困于荥阳,形势极为危急,刘邦几乎成了“瓮中之鳖”。然而,在生死关头,刘邦能够幸存,全靠陈平出谋划策。陈平虽不及张良、萧何名声显赫,甚至因人品问题常被诟病——有盗嫂、贪赃行为,但其谋略出奇制胜,《史记》称:“汉之谋臣,良、平而已。然良之术多正,平之术多谲。”可以说,陈平的策略为刘邦保全性命、逆转局势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荥阳困局中,陈平提出向项羽求和,并以四万两黄金为礼。这笔黄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动摇了项羽的意志。范增虽坚决反对,但项羽终究被贪财心理左右,犹豫不决。随后,陈平设宴款待楚使,巧妙利用礼仪和轻慢之举挑拨,使项羽对范增产生怀疑,甚至削减其兵权。范增心灰意冷,感叹天下大势已定,请求归乡,项羽爽快同意。范增未到彭城便因忧心过度而病逝。 范增死后,刘邦借机脱险,并通过陈平四处离间项羽与其大将之间的关系。经过两年连续的谋略和巧计,曾经无比强大的“西楚霸王”最终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被围困于垓下,最终自刎乌江。 严格来说,项羽的覆亡并非单纯因韩信的“十面埋伏”,而是陈平的巧谋与刘邦献上的四万两黄金共同促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