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讨论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特别关注赵云与黄忠在老年时的战场表现。我们不讨论《三国志》的史实,只着重于演绎的内容。
五虎上将中,关羽在接近六十岁时依然与庞德激战一百多回合,互不分胜负。之前,庞德与关平交战了四十回合,最终也没分出高下。这表明,年迈的关羽已不复年轻时那种致命的战斗气势。张飞在五十多岁时被害,马超则因病早逝,失去了展现老当益壮的机会。在这些五虎将中,只有赵云和黄忠年近七十依然奋战沙场。那么,这两位老将的战场表现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黄忠和关羽在长沙的对决已经是接近六十岁的高龄。两人对战一百回合,互不分胜负。关羽心里暗自佩服黄忠的刀法精湛,他只能用拖刀计来取胜。第二天,两人继续交战。当关羽准备再次使出拖刀计时,黄忠的马失蹄摔倒在地,无法再起。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一次意外,但实质上暴露了黄忠的一个弱点:他的技术并不全面。年老的黄忠反应速度明显减缓,导致他失去了战斗力,尤其是在摔倒后完全丧失了继续战斗的能力。可见,黄忠的强项在于骑战,而步战则显得比较薄弱。 赵云的战场表现则更为传奇。年轻时,赵云抱着刘备的儿子阿斗,掉进了陷马坑,然而即使背负着孩子,赵云依然从陷马坑中飞跃出来,继续作战。电视剧常常描绘赵云步战与骑战都同样出色,因此他总是被刘备和诸葛亮带在身边,确保战局的稳定。随着年纪的增长,赵云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即便老年,他依然没有出现过大的失误。赵云在战场上的表现,可以说是越来越值得信赖。 在刘备为关羽复仇讨伐东吴的战争中,黄忠随军出征。在这次战斗中,黄忠虽然擅长弓箭,但终因年老体衰,被东吴的马忠射中肩部,最后不幸去世。与此相比,赵云在七十岁时随诸葛亮参与第一次北伐中原,他依然力战群雄,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赵云三合之内便枪挑韩家长子韩英,韩家五虎的三名儿子联合起来围攻赵云,仍未能胜利。见赵云实在强悍,韩琼想用弓箭取胜,但三次射箭都被赵云拨落,最后赵云回身一箭射死了韩琼。在战场上,弓箭往往是最难防备的致命武器。许多大将都死于箭下,比如曹魏的徐晃和张辽,关羽也曾多次中箭。要避开弓箭或用兵器拨落箭矢,需要大将具有敏锐的反应能力。赵云的反应速度依然与年轻时一样灵敏,而黄忠则明显有些迟缓,最终未能躲开箭矢,英勇牺牲。 从这些战斗表现来看,老年赵云在战场上的表现远超老年黄忠。他不仅保持了年轻时的敏捷反应,也在战斗中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稳重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