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是最有才干、最成功的枭雄之一。他从一无所有起步,在战乱纷争中崛起,先后击败吕布、袁绍等强敌,统一了北方,为魏国打下坚实基础。曹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一批忠诚又聪慧的谋士和勇猛的将领。谋士中有郭嘉、程昱、荀攸、刘晔等人,武将则有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张辽、张郃、徐晃等。然而,曹操生平也有五个属下始终难以完全掌控,他们分别是谁呢?根据史料,可以分析如下。 首先是刘备。刘备曾短暂归顺曹操,成为其手下,但曹操的个人魅力未能真正征服他。当年在许都,曹操曾多次试探刘备,邀请他饮酒论英雄,但刘备都巧妙应对,未露破绽。后来,刘备接到汉献帝刘协的衣带诏,趁曹操征讨袁术之机离开许都,占据徐州,彻底脱离曹操掌控。此后,刘备辗转南北,成为曹操最大的劲敌,最终建立蜀汉,与曹操、孙权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如果当初刘备被曹操牢牢控制,三国局面或许不会出现。
第二位是司马懿。司马懿是司马家族的杰出人物,他在曹操时期被任用,后来与曹丕关系密切,成为曹丕的重要心腹。曹操曾梦到“三马同槽”,心生忌惮,担心司马懿及其家族日后威胁曹魏,因此多次提醒曹丕要提防司马懿。然而,司马懿精明谨慎,善于隐藏真实意图,成功骗过曹操。最终,他在曹操、曹丕、曹叡相继去世后,于曹芳时期发动高平陵政变,除掉曹爽,掌控朝政,奠定司马家族对魏国的统治基础,成为曹魏的“掘墓人”。 第三位是关羽。关羽是刘备的忠实将领,在徐州之战中曾被曹操俘虏。曹操出于器重,将其厚待,不仅赐予金银、美女,还赠送吕布的赤兔马,任命其为汉寿亭侯,希望彻底降服关羽。可关羽对刘备忠心不改,心系大哥,最终千里走单骑护送甘糜两位夫人归刘备,成功脱离曹操掌控。 第四位是荀彧。荀彧是曹操最得力的谋士之一,没有他,就没有曹操的大魏基业。他一生辅佐曹操,但晚年与曹操逐渐分道扬镳。公元212年,曹操被封为魏王,九锡加身,几乎触及称帝的门槛。而荀彧忠于汉室,辅佐曹操是为了复兴汉室,而非拥立魏王,因此他始终未完全为曹操所用。 最后是陈宫。陈宫曾是曹操的谋士,协助其掌控兖州。然而,因曹操杀害名士边让(以及三国演义中与吕伯奢家族相关的事件),陈宫认为曹操非明君,与其分道扬镳。在曹操征讨陶谦之时,陈宫联合陈留太守张邈、张超、许汜及王楷叛乱,迎奉吕布入兖州,一度让曹操险些失去根据地。后来曹操击败吕布,生擒陈宫,但无论以母亲相威胁还是劝降,陈宫始终拒绝,最终被曹操处死。 总结来看,曹操善于用人,许多文臣武将都在他掌控之下,但仍有五位人物始终无法完全降服。刘备成为其最强对手,司马懿最终掌控曹魏,关羽忠心于刘备不为金钱美女所动,荀彧坚持复兴汉室的理想,陈宫与曹操理念不同,互不相容。这五人,终究成为曹操一生难以驾驭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