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7月24日凌晨,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再次召开会议,商讨新联盟条约的细节。会议结束后,戈尔巴乔夫宣布,新联盟条约的草案已经完成,签署的时机即将到来。有消息称,本次会谈氛围相对和谐,甚至叶利钦表示支持戈尔巴乔夫继续担任新联盟的总统,并推荐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担任总理。然而,叶利钦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免去控制军队的国防部长亚佐夫和掌管安全部门的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的职务,并要求由俄罗斯政府提名适合的人来接替这些职位。
然而,就在同一天的白天,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的外交部门却绕过戈尔巴乔夫和苏联政府,独自签署了经济合作协议。协议内容涉及如何分担苏联的外债、如何分割苏联的黄金储备、钻石、外汇及其在海外的有价证券和不动产。这一举动显示出,戈尔巴乔夫与苏联政府的权威已大幅下降,苏联的分裂已势不可挡。
接下来的7月25日,戈尔巴乔夫主持召开了苏共第28次代表大会,也就是苏共的最后一次全会。更为讽刺的是,这次大会上通过的党章草案,已完全不见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影子,标志着苏共在政治上的“脑死亡”。
到了1991年7月底,苏联的经济情况更是堪忧。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10%,国民收入减少了12%。由于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工业产品产量急剧下降,物价却暴涨20%以上,导致出口大幅下滑。与此同时,由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等大共和国未按规定缴纳税款,苏联政府的收入急剧下降,进口也因此减少了50%。苏联政府已经无法为民众提供足够的生活物资,百姓对政府的不满和信任降到了历史低点。
在农业方面,尽管苏联的总产量达到了2.18亿吨,但由于农村地区普遍缺乏燃料,近千万公顷的农作物未能及时收割,造成“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更糟糕的是,由于卢布无法购买必需的生活物资,农民开始拒绝出售农作物,而是选择将农产品作为交易的“硬通货”,通过物物交换来获得生活必需品。这种现象加剧了商品、食品和其他生活物资的短缺。
尽管苏联的危机愈加严重,戈尔巴乔夫依然固执地希望通过签署新的联盟条约来挽回苏联的局面,并试图重新约束各加盟共和国。7月29日和30日,他分别与叶利钦和纳扎尔巴耶夫进行了会谈,讨论新条约的具体内容,并达成一致意见。戈尔巴乔夫在8月2日的讲话中宣布,计划于1991年8月20日签署新的联盟条约。
然而,正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叶利钦在8月4日签署的总统令生效,彻底撕裂了戈尔巴乔夫的计划。根据这一命令,苏共在俄罗斯境内建立了70多年的组织结构被命令解散。苏共的命运已经注定,戈尔巴乔夫的努力无力回天,苏联的解体进程也走向了最终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