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那国岛是位于台湾省东部的一座小岛,虽然它离台湾岛仅110公里,距离日本本土却超过1000公里,甚至离冲绳岛也有400多公里。虽然岛屿距离台湾如此近,但却归日本所有,令人疑惑:为什么它会成为日本的领土呢?
与那国岛的面积不大,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总面积只有28.88平方公里。岛上目前约有1745名居民。与那国岛的南侧海岸线受南风影响,侵蚀较为严重,多为悬崖峭壁。岛的北部和中部有不少石灰岩,而沙滩则集中在东北部的祖纳村附近和南部比川河口附近。岛上还建有一座机场,跑道长约2000米,连接着日本的冲绳县石垣机场和那霸市那霸机场,是日本空港整备法指定的第三类机场。
与那国岛的西侧是一个重要的港口——久部良港,可以与石垣港、那霸港、祖内港等港口通航。岛内的交通也相对便利,有公路几乎贯穿全岛,还有出租车等日常交通工具。岛上设施齐全,设有学校、邮局、商场等,虽然经济不算发达,但居民过着安宁的生活,邻里和睦,生产活动也有一定基础,岛上还有农田和牧场。
岛的最西端是西崎,那里立有一块碑,标示着“日本国最西端之地”。由于与那国岛属于琉球群岛的一部分,它位于日本九州岛和台湾岛之间,离冲绳大约500公里,离鹿儿岛要1000多公里。由于距离台湾非常近,而距离日本本土又相对遥远,这使得与那国岛被认为是日本最西端的岛屿。
尽管与那国岛距离台湾岛仅110公里,但两地之间的海洋环境极为复杂。台湾东部的黑潮(日本暖流)是世界第二大洋流,流速非常快,导致与那国岛附近的海面波涛汹涌。在古代航海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样的海况使得台湾与与那国岛的联系非常困难。因此,古代台湾与这座岛屿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
与那国岛属于琉球群岛,而琉球群岛的历史悠久,最早由三国组成,直到1429年统一,建立了琉球王国。琉球群岛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成为了东南亚和东北亚之间的贸易枢纽,因此被称为“万国津梁”。琉球在1372年便向明朝称臣,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并有定期的朝贡关系。即使在琉球王国统一后,这一关系仍然保持,直到明朝灭亡,清朝继续对琉球保持册封。
然而,随着清朝的衰落,琉球逐渐成为日本觊觎的目标。日本开始通过军事侵占琉球的部分岛屿,迫使琉球向其进贡。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大增,吞并琉球的计划加速。琉球王国在面对日本的威胁时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由于自身力量薄弱,最终在1879年被日本完全吞并,至此,琉球王国灭亡。
在琉球被吞并后的初期,复国的呼声十分强烈,许多琉球人逃亡到中国,尤其是福建、北京和天津等地建立了据点,并寻求清朝的援助。尽管如此,由于清朝内政的困扰,最终未能有效援助琉球。经过多次谈判和冲突,最终在甲午战争后,琉球的归属问题更为复杂,台湾和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而清朝在琉球问题上的话语权逐渐丧失。
二战后,琉球群岛被交由国际托管,美国为了控制西太平洋地区,开始加强对日本的控制,并通过《旧金山合约》将琉球群岛交由日本管理。虽然中国、苏联等国家并未承认该合约,但琉球群岛依然被日本接管。1971年,美国与日本签署协议,正式将冲绳及其周边岛屿归还日本,使得与那国岛成为日本的领土。
虽然与那国岛距日本本土遥远,但岛上的居民与台湾的联系却更加密切,岛上的资源和贸易大多依赖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