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历史课上,当老师介绍古希腊历史时,通常会先提到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之间的区别。这两种文明的形成与它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以中国为例,无论哪个历史时期的地图,大家都能看到各民族在这片广袤土地上能轻松获取丰富的生存资源。而相比之下,欧洲的土地相对较小,资源并不像中国那样丰富。如果仅仅看欧洲的地理位置,尤其是那块被比作“小曲奇饼干”的半岛,欧洲的文明要想崛起,似乎并不容易。于是,早期的欧洲人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海洋。海洋不仅给了他们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适宜的“地中海气候”也为他们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在欧洲海洋文明的代表中,古希腊文明无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元前5世纪,雅典和斯巴达分别代表了希腊的两个鼎盛时期。斯巴达,这个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国家,是个极具特色的文明代表。
斯巴达最初是由多利亚人组成的部落,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凭借着严格的寡头政治制度和独特的军事体制崛起,最终成为希腊的强国。然而,正因为这种强硬的统治方法,斯巴达也很快失去了独立性。斯巴达的名字来源于“可以耕种的平原”,公元前11世纪,多利亚人便定居在此,公元前10至9世纪,五个部落联合形成了政治中心,称为“斯巴达城”。不过,“城邦”的概念和中国的“城”不同。在中国,“城”指的是有城墙保护的城市,而斯巴达虽称为“城”,却并没有城墙。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的城邦多达数百个,每个城邦都十分注重独立,没有一个城邦具有强大的征服力,因此,古希腊的城邦没有像中国一样走向统一,反而一直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
回顾斯巴达的历史评价,人们常用“残暴”“强悍”“力量的象征”等词汇来描述。的确,斯巴达人在军事上的卓越表现,使得他们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最初,斯巴达人通过强硬的手段统治他们征服的部落,少数精锐的战士通过暴力手段维持统治。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斯巴达的统治者开始意识到,为了保持统治,他们必须加强对非斯巴达人的控制。于是,斯巴达的统治者吕库古于公元前8世纪制定了《吕库古律法》,它不仅规范了斯巴达人的日常生活,也规定了斯巴达社会的行为准则。
吕库古认为,奢侈的生活会让斯巴达的勇士迷失自我,因此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吕库古创建了元老院,并重新划分了部落和选区,成立了公民大会,让民众能更好地参与到国家事务中;在经济上,他对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并禁止土地买卖和居民迁徙,从而保护了劳动力的稳定;此外,吕库古还创立了公共食堂制度,且为了让食物更为简单难吃,他特意让食堂的饭菜远不如雅典的丰盛,令前来就餐的雅典人感到震惊。
在文化上,吕库古特别注重对斯巴达下一代的培养。每个出生的男性婴儿都要经过元老院的检查,如果被认为身体不健康或者畸形,他们就会被抛弃。那些通过筛选的婴儿从七岁起便开始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教育。吕库古强调这些孩子的教育只需要“够用”——他的目标是培养出能绝对服从、强悍的战士。斯巴达的男性在经过艰苦训练后,还要通过一个严酷的考验:在荒山野岭中独自生存七天。只有成功归来,才能被视为合格的斯巴达勇士。斯巴达不仅注重男性的军事训练,女性也要接受相应的训练。斯巴达的女性被要求拥有强健的体魄,目的是为了生育强壮的后代并承担保护家园的责任。
这些残酷却高效的制度,使斯巴达成为古希腊最强大的城邦之一。公元前六世纪中期,斯巴达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大多数城邦联合,组成了“伯罗奔尼撒同盟”,并成为该同盟的领导者。随着波斯帝国的扩张,波斯王朝企图将希腊纳入其版图,然而,雅典和斯巴达在外敌入侵面前选择联手。经过多次战斗,包括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和温泉关战役,斯巴达的勇猛精神广为传颂。最终,希腊城邦联合成功击败波斯,签订了《卡里阿斯条约》。
然而,尽管斯巴达和雅典曾联手抵抗外敌,但这并没有消除两者之间的矛盾。战后,斯巴达在波斯的支持下击败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但由于其残酷的寡头政治和不断的内部分裂,斯巴达的国力逐渐衰退。最终,斯巴达在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和罗马共和国的入侵下走向灭亡,结束了它辉煌而又矛盾重重的历史。
这些历史的事件,展示了斯巴达的军事强大和政治残酷,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深刻的思考,尤其是在国家治理和文化教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