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状元毕沅,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运气特别好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毕沅的仕途确实颇具传奇色彩。
乾隆十八年,毕沅顺利考上了举人,四年后,他便以举人的身份进入内阁,担任中书职务。几年后,他又升任了军机章京,成为了朝廷中的重要人物。然而,毕沅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成为状元的那一幕。
在乾隆二十五年的科举殿试前一天,毕沅和同事诸重光、童凤三一起值班。那时,三个人都通过了会试,准备第二天的殿试。两位同事在离开之前告诉毕沅:“我们俩的书法可能比你强,夺状元的机会也大,不如让你一个人值班,咱们回去复习复习。”虽然心里不太高兴,毕沅还是答应了。
值班的时候,毕沅一边处理公务,一边做着考前的复习。巧合的是,那个夜晚,他恰好要阅读的奏折正好与第二天的试题有关,奏折内容是关于屯田事宜。第二天,殿试的题目居然就跟屯田有关,简直成了“送分题”。因此,毕沅可以说是轻松应对,考出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虽然是第四名,但毕沅的文章得到了乾隆帝的高度赞赏。乾隆帝听完试卷内容后非常满意,直接给毕沅封了状元。因此,毕沅成功登顶成为了大清的状元,而诸重光只能屈居榜眼,童凤三虽然也考上了进士,但与状元差距较远。
虽然说毕沅是因幸运获得了状元头衔,但他确实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学者。毕沅不仅精通经史,还涉猎了许多其他学科,诸如金石学、地理学等。他的诗文也非常出色,写下了大量作品,包括《续资治通鉴》、《传经表》、《通经表》等。同时,他还精通对联,写下了很多传世之作。
今天,我们来欣赏几副毕沅的经典对联,每一副都展现了他非凡的文采。
第1副对联:
花草旧香溪,卜兆千年如待我;湖山新画障,卧游终古定何年。
这是毕沅题写的苏州灵岩山馆头门联。他年轻时曾在这里求学,这里也曾是他早年的读书地。后来的毕沅功成名就,又回到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别墅。对联上,“旧”字双关,既指故地重游,又隐含西施的故事。下联则表达了他对这片山水的喜爱,同时又因官职在身,无法完全享受这片美景的遗憾。
第2副对联:
香水濯云根,奇石惯延携砚客;画廊垂月池,幽花曾照浣纱人。
这副对联描写了西子池的美景,毕沅年轻时曾在此读书。上联提到他曾在这里“洗砚”,下联则引出了西施浣纱的典故,充分展现了池塘的人文底蕴。
第3副对联:
日亲日近,日疏日远;自轻自贱,自重自尊。
这副对联充满哲理。上联讲人际关系的疏远与亲近,下联则谈论个人的修养,提醒我们应自重自尊,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第4副对联:
莺花尚恋霓裳影;环佩空归月下魂。
这副对联是毕沅写给杨贵妃的。他通过上联表达了杨贵妃的霓裳羽衣依然让人神往,下联则写她成为历史幽魂的遗憾。四大美人命运多舛,毕沅用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对美丽红颜的深深感叹。
第5副对联:
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壁我重来。
这副对联写的是岳阳楼的典故。它通过“湘灵瑟”和“吕仙杯”提到古人曾在此吟咏,结合杜甫和范仲淹的名作,巧妙展现了岳阳楼的历史文化底蕴。
第6副对联:
读书经世即真儒,遑问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简;学佛成仙皆幻境,终输我五湖明月,万树梅花。
这是毕沅临终时写给自己的挽联。上联表现了毕沅的谦虚,他认为自己虽未留下“千秋竹简”,但一生已经有所成就;下联则以“竹简”与“梅花”的典故表露出他对人生、对自然的态度,表达了他知足的心情。
毕沅的对联不仅技巧高超,更富有哲理和情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学者和文人的风采。虽然命运无常,但他依然保持着对人生的从容态度,似乎早已达到了“功成身退”的境界。